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全球博物館步入虛擬數字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1 09:07:46 | 文章來源: 中國創意同盟

在資訊時代的今天,資訊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3D對這個時代的消費者並不再陌生, 3D MMORPG遊戲魔獸世界、3D電影阿凡達異常火爆,我們已經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新科技的魅力。讓筆者興奮的是,3D技術現在已經運用到文化領域的博物館展示,網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享受3D沉浸式的參觀展覽的方式參觀虛擬博物館。

建立屬於你自己的角色在沉浸式虛擬展館

 

早在1995年,在網路3D數字虛擬技術雖然還沒普及到各個領域的時候,盧浮宮向大眾開放了官方網站,它也是第一個把藏品從展廳搬到網路上的博物館,五年後,盧浮宮官網提供了多種語言版本的3D虛擬參觀項目,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最完備教育功能的虛擬博物館,這也是盧浮宮網站的訪問人數持續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虛擬展館的建立不僅擴大了盧浮宮博物館在世界影響力,更為盧浮宮博物館帶來了更多的遊客去實體館體驗博物館的獨特魅力。

隨著網路3D技術越來越普及,更多的博物館嘗試建立自己的3D虛擬展館,在3D數字虛擬技術領域,最為著名的是Cybermuseum平臺,它是專門針對博物館建立的一個國際性3D互動虛擬博物館平臺,其MMORPG優點在於它把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整合在同一個平臺上,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這個平臺可以足不出戶在電腦前沉浸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的虛擬展館並且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交互。


Cybermuseum平臺上的新加坡亞洲文化博物館

 

設計這個平臺的新加坡Visual Factory公司北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應舒女士稱:數字化3D虛擬博物館的建立對於博物館來説,更加拓展了博物館展示的空間和手段,博物館的經營方式也跟著呈現不同的展示方法與面貌,這也是傳統博物館受限於時空因素所無法達到的理想;從博物館藏品來説是一次以全新的方式整理它們的藝術藏品機會,更多的不能在實體館展出的館藏都可以以最真實的效果展現在網路遊客面前,並且解決了館長以及策展人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讓已經結束的展覽永久的存活下去;同時Cybermuseum平臺還可以成為博物館館長的一個策展工具,他們可以按自己意願自由擺放虛擬展館的任何一件藏品,並且對虛擬博物館館內顏色、佈局、燈光可以任意更換;其強大的3D數據庫可以將博物館的藏品資訊以富媒體的形式歸類、保存使得博物館工作人員可以更好的管理館藏以及調取相應的資訊。

該公司CEO Ilan Ofek提出:“目前Cybermuseum平臺為新加坡國家遺産文物局(NHB)創建了整套3D虛擬線上展廳其中包括: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亞洲文化博物館,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集郵館,新加坡國家檔案館等,全球眾多的博物館藝術館正在使用這項3D虛擬現實系統。新加坡已經搭建的虛擬博物館平臺的社會反響頗為顯著,在一些大中院校的對國內文化遺産方面知識缺乏興趣的青少年,會通過這個有趣的平臺了解到國內一些著名的博物館藏品,並且有許多學校老師組織學生們去實體博物館參觀,通過對實體博物館的參觀,學生們都認為那些藏品比想像的更加有趣。我們與新加坡諸多的高等院校也有合作,如著名拉薩爾藝術學院、南洋大學、淡馬錫理工學院等,Cybermusuem已經成為學生們了解藝術的一個窗口,並且成為了他們創新和設計的一個新工具。從實際反響效果來説,網上虛擬博物館會讓博物館文化被更多的人學習和探索,並且吸引他們去實體博物館參觀。”

數字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對文化的吸引方式,期待不久的將來,許許多多中國的博物館也將陸續呈現在這個平臺,讓世界各地的朋友去參觀獨具中國特色的博物館,讓我們本土博物館文化通過網路走進世界的每個角落。同時我們期待3D博物館能儘快走向每個家庭,讓熱愛文化藝術的新新人類充分感受科技帶來的這份驚喜吧!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徐天進教授表示,通過在Cybermuseum平臺上建立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3D虛擬展館,不僅能吸引那些喜歡網遊的青少年,還可以讓更多國外對中國考古文化有著興趣的人們通過網路足不出戶參觀考古館的藏品,讓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國考古文化,這對於世界博物館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遺産的維護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希望國內更多的博物館能加入到這個國際博物館大家庭當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