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李瓊波
主持:月巒
采編:常景紅 鄧君華
論題:新媒體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如何?現在是投資收藏新媒體藝術的最佳時機嗎?新媒體藝術與當代主流藝術的關係怎麼樣?它是否能夠引領主流藝術?比較其他的藝術類型,新媒體藝術有什麼不同的意義?新媒體藝術有些作品與商業聯繫比較密切,我們應如何估量它的市場前景?
不確定性正是新媒體藝術的魅力所在
數字藝術中國總策劃、中國數字藝術協會副會長 王泊喬
新媒體藝術是對主流藝術的一種顛覆和反叛,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全世界曾經主流的藝術形式已是過去的事了,傳統的藝術空間在未來也將會“消解”。新媒體的發展及與人們的互動性達到了任何藝術形式無法達到的程度,這是一個全新的顛覆和革新層面。目前有規模、有實力的藏家和機構已經開始收藏新媒體藝術,新媒體藝術作品目前很少出現在拍賣場,基本都在畫廊和博覽會中進行銷售,這些作品在市場上的交易量有限,價格在目前也較低。
新媒體藝術一直處於邊緣,不被主流藝術界重視,新媒體藝術長期以來是以當代藝術的分支而存在,對於當代藝術毋庸置疑是具有實驗性和挑戰性的。利用新媒體去呈現人們生活中的種種境況,其意義的産生存在於事件的脈絡還有與觀賞者的互動中。新媒體藝術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美學向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創作者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多維度的空間來表現其觀念,更可以調動參與者的多感官。
新媒體藝術作品的收藏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種不確定性正是新媒體藝術的魅力所在。德國、美國、荷蘭、奧地利等國家都已建立了相對成熟的媒體藝術博物館。事實上,新媒體藝術從一開始就不是孤立的存在,與建築、表演、商業、公共空間、科技等都有非常多的交集和聯繫,而且目前市場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每個時代都會有一種新的媒介出現
藝術家 繆曉春
新媒體藝術在中國一定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如果説我們在運用其他媒介作為藝術表現手段時,經常會想到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在新媒體藝術裏,這些幾乎不再成為問題。不管東方還是西方我們用的是同樣的硬體與軟體,同樣的操作方式與程式,大家是有技術上的共同語言的。
與傳統媒介相比較而言,新媒體藝術另有一種感動觀眾的途徑與方式,兩者各有利弊,是相互補充而絕非相互取代。我們需要的是盡可能多的表現方式,而非某種壓倒一切的方式,它只會形成新的單調和無聊。
新媒體藝術在傳播與收藏各方面都有其鮮明的特點,只有在各方面都有所準備才行。一個數字錄影文件,可以作無損複製,極易傳輸,相比較傳統媒介的原作概念,它每件都是原作,這是它的優勢。但由於各地的展示條件各不相同,展示效果則千差萬別。
當白南準用電視做他的裝置作品時,圓形的電視滿大街都是。如今已幾乎絕跡,電視機這種電子産品過一段時間是要壞的,如無法修復,作品是不能在新型的薄板電視上播放的。專業的美術館可以買上兩千台作備用,如ZKM做的那樣,但個人呢?存儲介質也在不斷更新,如果不將文件拷貝到新的存儲介質上,也許十年前的文件就已無法打開。所以新媒體的收藏要付出更多努力與心血,一點也不簡單。
英國科學家霍金認為人類一定要向外太空發展,才能保存人類本身和在宇宙中傳播人類的文明(大意)。如果不幸被言中,在向外太空發展的過程中,新媒體及更新媒體的藝術便有了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及人道主義價值,一塊新型硬碟也許已經能裝載所有新媒體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