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無邊—王璜生作品展將於湖北美術館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07 12:12:1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由湖北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聯合主辦,馮博一策劃的“無邊——王璜生作品(2009-2013)”展覽,是王璜生繼2012年在北京“後雅興”和2013年在德國柏林“遊·象”展覽之後的又一次大型個展,在湖北美術館的3、4、5、6號展廳中,共展出了2009至2013年期間創作的水墨、裝置與影像作品50余件/組。

以“無邊”為題目的這次展覽,通過黑、白、灰三個展示空間的並置,既是藝術家王璜生在這一階段創作、思考、判斷的集中呈現,也意味著他的創作處於實驗的探索過程,對藝術的態度始終在於“無邊”和“遊走”之中。王璜生的實驗水墨創作,針對的是個人藝術的詩性浪漫與現實處境的無限衝突的現象,而他試圖要在這一緊張的互為關係中,尋求一種轉化和間離的視覺張力,由此構成了這次展覽“隔空”、“介入”、“居間”三個單元主題。線與線的環繞、交叉、糾纏,遊走,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對新聞報紙的介入式遮蔽而形成的互為圖像,是對媒體意識形態承載的顛覆與拆解;在有形與無形、虛與實,以及光與影的碎片化結構和場境中,成為了一種個人對現實生存實在屬性的感觸,如同在這些作品之間的臨界點上游移,及如影隨行的漂浮一般,沒有邊際。

一、隔空

通過纏繞的線體表露一種內心隱秘性的傾訴,構成畫面的整體結構仿佛是一種多聲部的合奏式基調,或者説是圍繞著同一種心緒的共鳴曲。而現成品的鐵絲網造成的影像,使銳利、防衛、傷害的清晰實體變成似幻的如影隨形,這種重影與真實形態的疊加、遊移,拓展了衝突的容量,産生了一種“隔空”變幻。

二、介入

從看與被看位置的位移,自然對具有“影響的焦慮”圖像有所憑附。旋轉的線條、筆觸、色斑覆蓋在原有的圖文之上。這種對原文本的“介入”方式,意味著主動的改變,使觀者必須繞過筆道兒,才能窺見原本的“真相”。這是在“互為圖像”關係上的糾纏與遮蓋,也是對原有創作意識和表述方式的再處理,生發出一種新的遣詞空間,抑或也是一種“新敘事”或“反敘事”嘗試。

三、居間

在圖像處理上,王璜生進行了一系列視覺張力的設置。這種張力並非只是體現在墨荷、纏枝、向日葵等某個自然物象、景致之中,而是給予整個畫面一種飽和的視域中,也是他在由傳統水墨藝術向多媒介方式實驗、演繹的“居間”過程。

展覽“無邊”是王璜生自2006年在中國美術館和廣東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之後,再次在公共美術館舉辦個展。對於藝術家王璜生來説,藝術創作的“無邊”,這屬於藝術家的思考、觀念與實踐。而對於公眾來講,“無邊”卻可能被理解為王璜生的多重身份,包括美術館館長、藝術家、策展人、學者,以及他跨界藝術工作如水墨、裝置、影像等的綜合呈現。

作為美術館館長的王璜生,在擔任廣東美術館館長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期間,著力於美術館在學術建設、知識生産、體制建構、制度規範、社會拓展與服務等方面的努力,得到業界的普遍關注和認可。

作為藝術家的王璜生,堅持著自己的觀察、思考及藝術實驗,這個展覽展示了他近年來在多個藝術領域的探索和實踐,同時也呈現了兼具館長身份的藝術家如何思考藝術,如何多樣地推進自己的藝術創作和實驗理念,進而豐富著作為美術館館長的內涵。

作為學者和策展人的王璜生,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史博士畢業,多年從事美術史論及美術館理論的研究,不僅出版了《中國繪畫藝術專史:山水卷》、《作為知識生産的美術館》等專著,先後主編《美術館》、《大學與美術館》等學術刊物,還創辦和策劃了“廣州三年展”、“廣州攝影雙年展”、“CAFAM泛主題展”、“CAFAM未來展”等具有重大影響的展事,這些都投射了他對美術館建設與發展的經驗、理念和思考,同時也説明美術館的專業性不僅來自於學術的奠基和拓展,更是一個學術操練和知識生産的過程。

因此,我們可以帶著“無邊”的期待,走進“無邊——王璜生作品(2009-2013)”展覽,走近王璜生。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