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書法家尤中會接受央視專訪 暢談他的書畫人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14 13:53:00 | 文章來源: 網易

三、氣韻

解説:黃庭堅説:“凡書畫當觀韻”。韻是書法藝術的靈魂,沒有氣韻的作品,會失去魂魄而平庸失色。書法之韻有點畫之韻、線條韻律及通篇之文氣。尤中會書法之線條有骨,有筋,有肉,有血。骨側支撐,筋則柔韌,肉則豐膩,血則潤澤。具備這四個要素的書法線條才濃纖得中,豐潤柔韌,溫韻遒勁,神清氣暢,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尤中會説:“書法韻律,書卷之氣是書者學養的流露。學養者,沃土也,書法者,禾苗也。禾苗只有植根于沃土之中,才能枝繁葉茂。書法惟有學養的滋潤,才不會蒼白貧血”。

主持人:書法是講求韻律的藝術。您是不是經常把書法的節奏韻律與音樂的旋律做比較?

尤中會:是的,我經常思考這個問題。書法的節奏韻律與音樂的節奏旋律是相通的。書法中的單字相當於音樂中的音符,書法中的章節相當於音樂中的小節,書法的大章法相當於音樂的主旋律。書法中的細線條相當於樂器中的細弦,奏出的是高音,書法中的粗線條相當於樂器中的大弦,奏出的是低音。彈琴的手指即執筆的手指,琴之鍵盤即是寫字之筆與紙,彈琴奏出的旋律和聲調即是執筆寫出的書法線條的律動。都有節奏,都有節拍,都有韻律。你看,音樂與書法是多麼相似,又是那麼相通。多聽音樂或戲曲,會賦于書法以豐富多彩的節奏韻律。

主持人:隨著社會的快節奏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快速運轉,人的心態比較浮躁,這對於書法創作是否帶來負面影響?

尤中會:是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能沉下來讀書很難,長期堅持基本功訓練很辛苦,能寫出與大自然相通的天人合一的詩詞又何等堅辛啊。特別是書法藝術,從基本功力的錘鍊,到情性對書法的注入,又要豐厚學養來滋補,最後到個性書風的形成。既要靠天賦,又要後天修煉,更要靠長期的積累,這是書法家一輩子的事。幾個月、兩三年突擊出一個書法家,那只是個人幻想,結果是自欺欺人。因為這個幻想違背了書法藝術的創作規律,是不能成立的。

解説:書法以線作為造型的基礎,是以線的粗細、長短、疏密、曲直、剛柔所編織營造的佈局、節奏和韻律,從而表達出作者主觀的性情意願和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蘊。尤中會説,“書法中的點劃線條是書法家的心弦,代表著書家的個性氣質,蘊含著書家的人品格調,體現著書家的追求嚮往”。而書法之於筆法,筆法之於線條,一如本之於木。舍本求木,必無所獲。折釵股、屋漏痕,皆因筆法各異所致。學書不知筆法,如盲不知路,遑論目的。故古人有“不得筆法,皓首無成”之説。尤中會于筆法研習有年,頗有心得。他在用筆歌一詩中寫道:“中鋒易流暢,圓勁骨力存。偏側多俊健,字形重輕分。迅疾見氣勢,遲澀墨跡沉。頓挫出險絕,捻裹藏肉筋。承鋒巧就勢,鉤環線力勻。翻轉增靈氣,抽切蘊風神。燥濕互交替,濃淡韻味純。宗法效經典,用筆先做人。”尤中會作書,從容不迫,腕靈筆活,瀟灑自如。他多以空藏側鋒入紙疾封中鋒,以鋒毫之推拋翻轉,正側互換,産生明快的節奏。使線條于行進中見變幻無常,或疏散,或累集,或回迂,或紐絞,或內斂,或展揚,呈現欹斜、參差、錯落之勢。故其書作,無論小字手卷或大字榜書,無不勁健豪邁、灑脫峻逸,生機盎然中一派清健之氣。

主持人:您對書法中線條的理解和揮運以及造型頗有心得,能否讓我們分享一下。

尤中會:線條形象源於運筆的技巧。執筆的最大角度為90°,即中鋒運筆,筆鋒落紙産生的線條多圓勁,骨力好。偏于這個角度則為側鋒用筆,筆鋒落紙産生的線條多峻利,靈氣好。實際上,作書不可能純中鋒,而最多的是中側鋒互換。在一畫之中,有時落筆側鋒,再轉為中鋒,中鋒再轉為側鋒,不時互切互換。這種切換是用筆的細微之技,決定著線條的品質,線條的品質又決定著作品的品質,這些都是書法家一輩子所要苦苦追求和必須研習的。

四、個性

解説:無個性的書法作品,不是好作品。無個性的書者,成不了書法大家。就書法個性而言,尤中會的成功之處在於博採眾長,淹貫盡有,再鑄造自我。他在學書自敘中這樣寫到:“師二王之雅逸,得米芾之灑脫,法虔禮之用筆,取魯公之蒼渾,然後熔而化之,方樸拙厚重,血肉生焉,筆法豐富,意趣生焉。”他是汲取諸大家作品之精華,再融入自我之情趣,從而冶鑄自我之書風。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他合離有度,亦古亦新。隱隱乎蘊古人之氣韻,落落乎見個人之性情。剛毅峻健,灑脫飄逸,字裏行間充滿著生命的活力,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主持人:尤老師您是一位非常注重傳統的藝術家,您是如何以書法來表達個性的?

尤中會:我是軍人出身,軍人情懷多為陽剛,即陽剛之美。但同時我又是個做學問的,學問人的情懷多為陰柔,即陰柔之美。我的字傳遞著我的個性資訊,即剛與柔。剛體現在我作品線條的勁健和骨力,柔則體現在我作品線條的灑脫與飄逸。

解説:中國書法之幅式,經數千年發展演進,已成一幅一書體,一幅一文辭之定式。尤中會在創作中則打破陳規,創意新穎。以流派風格、文辭內容、體勢組合等若干主題,別出心裁,重構形式,組合融匯,更能以若干主題構成某種形式系列。又以不同字形,不同材質,不同色彩書寫。調動多種藝術元素,聚多種藝術語言,表達于一幅之中。如其《太上老君説常清凈經》,經文內容以小楷書寫,左右跋語以大草揮運,以書體之反差,字形之對比,動靜之態勢,形成鮮明的板塊,以強化視覺衝擊力。《春天的故事》、《蘆溝曉月》、《妙腕孫過庭》、《顏真卿印象》、《王羲之書韻》等作品即此創作理念之擴充與延展。于書法藝術傳播形式之大勢變易中別開溪徑,不但使作品的內容與藝術元素得以豐富,而且使長期屈從於舊有形式之文字書寫,獲得一全新的表達方式。

主持人:您在書法創作中融入很多藝術元素,可以説是不拘一格。在書法創作這方面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是不是又是一種個人風格的表現形式?

尤中會:這種構成有點複雜。但可以達到豐富作品內容,提高藝術含量,傳遞更多資訊的目的。可以説這是我的作品與幅式構成的新風格,這只是我個性書風的表現形式之一,更重要的是看作品的整體個性風格。

五、人品

主持人:尤老師您經常説一位成功的書法家必須具備三大要素,一是人品,二是學養,三是技巧。您是如何看這三者的關係?

尤中會:把人與作品捆在一起去審示,這是東方藝術重要的審美特徵。人品第一,學養第二,技巧第三,這是我的理解與排序。父母教孩子,師傅教學生,第一就是教他如何人。學養比技巧更重要。但是書法家必須是技巧高超的書寫高手。三者不可缺一。因為三者是一個完美的整體。

主持人: 通過今天的一席交流,讓我學到了很多。尤中會老師在總結書法之道時説:“書法藝術唯有淡泊名利、耐得寂寞、廣學博覽、強其學養、冶盡千碑、藏納萬卷、融其性情、天人合一,且能推陳出新者,稱之為書法家才感到內心無。”   

(河北大學新聞學院 蘇詩鈺撰稿並整理)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