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從藝術品秋拍造勢看精品爭奪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03 14:27:01 | 文章來源: 新浪收藏

經過這個暴雨與颱風相伴的酷暑裏馬不停蹄的徵集,各家拍賣公司日前相繼發佈秋拍精品,早早地進入了精品造勢的階段。拍品徵集中拍賣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用上海道明總經理楊永平的話來説,就是“大的沒人給,小的沒人要”。儘管如此,拍賣公司還是發佈了一些“大”拍品,從這些大拍品或許可以對今年的秋拍管窺一二。

上海道明:近現代名家力作造勢

一向以書畫拍賣為特長的上海道明,今年春拍首推的瓷雜拍賣因明清官窯精品領銜而一炮打響。今年秋拍又將推出油畫拍賣,不過他們首次推薦給記者的還是書畫精品,而且是這次行情調整中調整幅度最大的近現代書畫。這也許表明瞭這批精品力作的重要性,也表明瞭上海道明在書畫拍賣領域的自信心。

其中,《奔馬圖行書五言聯》是徐悲鴻1945年聽聞抗戰勝利後所繪,畫中奔馬雄健昂揚,四蹄飛騰;馬首微昂,有凜然不可侵之勢;鬃毛恣意飄起,動態之感躍然紙上,整匹奔馬猶如脫弦之箭,仿佛嘶鳴著投入戰鬥之中。此畫及楹聯為同一上款人——徐志蛟先生——是當世名醫,抗戰期間徐悲鴻體弱多病,多虧這位族孫醫治照料。徐志蛟2002年提到了徐悲鴻當時畫這幅畫的情景:“先生得知抗戰勝利的消息後異常高興,當場畫了三幅奔馬,並將其中最優秀的這幅《奔馬圖》送給了我,當時廖靜文等人都在場。徐悲鴻先生並叮囑:‘這是一幅精品,要好好收藏。’三日後,又寫了一對楹聯與奔馬配成一堂送給了我”。如此一堂字畫及楹聯為同一人上款,其完整性比起徐悲鴻的其他作品非同一般,配有楹聯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專家看來,這幅《奔馬圖》深刻體現出徐悲鴻筆墨的雄健恣肆,力透紙背,且達到了“落筆如飛,神在個中”的藝術效果,實為一副難覓之精品、神品、逸品。整幅畫表現出作者對中國抗戰勝利難以言表的振奮,是畫家精湛絕倫的畫藝與高尚的愛國情懷的完美結合,是世所公認的精品之作。

黃賓虹的《溪山深處》手卷則以三段式佈局勾勒出一幅溪山圖,從右端起,塊石掩映下的小溪開始引著人們的視野緩緩展開圖卷,溪水繞過茂密的樹林流向山谷深處。視線再隨山路移到圖卷最左邊,高聳的山峰形成一道屏障,與遠處的山巒相互映襯,自然流露出溪山深處的閒情逸致。圖中的溪流留白,有的略抹淡淡的色彩,是整幅圖“氣”之所在,貫穿始終,意蘊不斷。作品創作于1946年,已進入世人熟知的“黑賓虹”階段,黃老對筆墨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詩書畫印皆精,線條皆出於書法,墨色變幻無窮,宿墨、破墨、積墨互用,將溪山深處的“內美”展露無遺,從傳統出發同時卻不泥于古,用世界的眼光審視傳統,走出了一條革新之路。該手卷為黃賓虹贈予廣東好友陳子和,引首、後跋均為其嶺南籍好友與追慕者題寫,如馮康侯、鄧芬、陳荊鴻、潘小盤、黎心齋、任真漢、鄭家鎮等,可謂是大師以畫會友,以畫傳情的最佳見證。

此外,著錄于《梅景書屋師生父子第一屆畫展全集》的吳湖帆《晴麓橫雲》也引人注目:圖中見溪山一角,近巒遠峰參差起伏,渚邊土丘上密樹排列,錯落有致,房舍隱現于山腰間,得平淡自然之韻味。畫卷墨色變化微妙,層次豐富,極見清潤蒼秀,氣韻直追上古。而《峒關蒲雪》,則是一代山水大師陸儼少於1956年創作的沒骨山水。當時的畫家躊躇滿志、筆力正勁,此圖構圖遼闊平遠,近處汀岸樹林蓊鬱,一座茅屋隱逸在後若隱若現。遠處的岸堤漸顯蕭索和悠遠,將一派雪景的艷麗卻又寥落描繪得意蘊無窮;色彩絢麗卻不失素雅,十分浪漫。畫家自己也曾得意直言:“予以意為之,仿佛往哲相去或不甚遠耳。”

北京匡時:王光烈舊藏田黃章亮相

匡時也擅長書畫業務,但創立伊始就以綜合性拍賣公司為目標,此次秋拍首先亮相的是一方珍貴的田黃印章。這方印章制于清早期,曾由近代書法篆刻名家王光烈收藏,印身呈淡“橘皮黃”色,肌理蘊極細緻之蘿蔔紋,石質醇厚、溫潤,皮殼呈烏鴉皮色,色質俱佳。此印整體呈方形,造型規整,氣息文雅,高6.7釐米,重達124克。方章邊刻隸書“未谷作于京師日南防”,印文為篆書“琢研山館”四字。

據專家考證,未谷為清代傑出學者、篆刻家桂馥。而“琢研山館”專家也找到了一幅名為《琢研山館》的畫作,為清代宋葆淳為雲谷先生(乾隆時期松江知府孔繼檊)所繪,畫中有翁方綱、袁枚跋。可見名士桂馥治此印,是康乾盛世文人雅集的一個見證,此印也成為集古董價值與歷史人文價值于一體的珍玩。

田黃石兼具細、潔、潤、膩、溫、凝的印石六德,被譽為“帝石”、“石中之王”。在清代,田黃石更是備受皇室貴族與文人達貴的寵愛,爭相尋覓,價比金玉。印章歷來又以高大方正為優,但田黃“無根而璞”,出土時均為橢圓狀,一般人不忍取方正,所以田黃方章的價格堪比薄意的三倍以上。近年來田黃受到市場追捧,以田黃拍賣前十名為例,2010年以前,田黃的高價拍品都是出現在香港、澳門地區的拍場中,隨著田黃石拍賣價格的不斷攀升開始向內地轉移。此外,田黃高價拍品無一不是由相應時期的著名篆刻家或雕刻工藝大師所做,可見作者的藝術水準、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同樣影響其價值。

香港蘇富比:力推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

相形之下,國際拍賣業巨頭則另有奇招。蘇富比與佳士得雖然是競爭對手,但卻不約而同地瞄準了珠寶首飾的拍賣業務,他們利用其在全球拍賣場上的領導地位,針對中國買家近年來對國際品牌的珠寶急速攀升的需求,展開了全方位的爭奪。日前傳來的消息表明,香港蘇富比的秋拍將於10月初率先開槌的,其秋拍巡展也在這兩天從上海啟動。繼之前推出整個拍賣會的重點拍品後,他們又首先發佈了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專場拍賣的重點拍品。

該專場將於10月9日舉辦,390件拍品的總估價逾5億港元。據悉,拍品包括“珍罕鑽石”中的一系列白鑽、彩鑽,“繽紛寶石”中的緬甸紅寶石、哥倫比亞綠寶石與克什米爾藍寶石,還有天然珍珠與經典翡翠,其中包括多款以龍為主題的頂級翡翠。其中,一條88.88克拉的D色內部無瑕圓鑽項鍊,由Nirav Modi設計,估價3500萬至5000萬港幣;一枚9.08克拉的天然“鴿血紅”緬甸紅寶石鑲鑽指環,卡地亞1956年的出品,估價2400萬至3000萬港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