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專家:實驗水墨是當代中國社會精神狀態創造性表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1 10:51:13 | 文章來源: 百靈網

陳輝在創作上注重光影的運用,強調畫面的結構和空間,這些元素都是在傳統水墨畫中所看不到的。歷史證明,突破傳統的嘗試恰恰是推動傳統不斷延續並注入新的生命力的有力支撐。陳輝説:“今天被視為傳統水墨大師的李可染、傅抱石、林風眠、潘天壽等人,當年在他們的前輩眼中也是很離經叛道的。藝術最怕的就是僵化和抄襲。 ”

陳輝認為,今天的畫家不可能再畫出傳統的“老”畫,因為心境已然不同。 “古人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使他們對繪畫有那樣的理解。而當代人生活在當代背景下,早已經沒有了古人所處年代的心境。創作需要與時代相對應。用傳統的筆墨來表達當代社會的精神生活,一味沿襲古代的圖式,顯然是有問題的。 ”

“傳統是時代觀念和審美體驗的體現,它應當呈現出與時代同步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語言。我們知道,唐人重質,宋人重理,元人重趣,明人重法,這些都是當時社會倡導藝術思想和主流文化的反映。 ”陳輝相信傳統其實是動態的,在不斷發展中。

“傳統是一條船,到了彼岸就該下船了;傳統是一棵大樹,你只能乘涼,而想長成大樹,就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放眼世界,而不能成為傳統的奴隸。是探索未知,還是寄生大師,作為當代藝術家,這是必須抉擇的方位與航線。”陳輝認為,當一種藝術開始模倣一種藝術時,它就開始沒落了;而拒絕向另一種藝術吸收營養時,也就開始僵化了。

中國畫家無論如何實驗和革新,最終都不能脫離本民族的底蘊,如意象畫境、筆墨逸氣、人文精神、文化素養是不可缺少的……當代水墨畫除了傳承古人的筆墨以外,還嘗試運用不同手段來繪與制……令畫面派生出了十分多樣的視覺肌理

“我並非輕視傳統,而是要以時代精神及當代人的思想審視優秀的傳統文化。要學其精神,學其精華,吸收與消化之後進行變通與創新。 ”一些藝術家時常站在當代的角度,用不屑的眼光看待傳統,陳輝對此並不認同。

“中國畫家無論如何實驗和革新,最終都不能脫離本民族的底蘊,如意象畫境、筆墨逸氣、人文精神、文化素養是不可缺少的。 ”他在探索的過程中抱持著一種包容的態度,自己的畫作也具有鮮明的中國元素。 “趙無極先生是享譽世界的油畫大師,他的畫雖然使用了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但是,圖式仍然是中國的大山大水,有濃郁的東方意蘊,語境和感受都是中國化的。 ”

陳輝的筆墨中有傳統水墨畫濃、淡、幹、濕的變化,也有頓、挫、提、按的節奏,但是,他將傳統的毛筆轉換成了現代工具——排刷。 “排刷的優點是短時間內就能營造畫面氣氛,分割和控制畫面的比例關係,表現一氣呵成的墨色韻律,可以營造強烈、響亮和平面化的視覺感受。”

比較當代水墨畫與傳統水墨畫,陳輝認為,今天的畫家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使中國水墨畫富有了新的生機。 “當代水墨畫除了傳承古人的筆墨以外,還嘗試運用不同手段來繪與制,比如,拓印、揉紙,改變紙性,改變工具,拼貼構成,運用現代技術等,令畫面派生出了十分多樣的視覺肌理。 ”

實驗為中國水墨畫的當代性與國際性注入了鮮活的時代資訊……實驗水墨畫的多極化必然會推動水墨藝術的繁榮,呈現出新的氣象……在當今的架上繪畫出現普遍危機的情形下,藝術表現語言走向多元綜合是一種必然……

儘管“實驗水墨”在近20年來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開闢了中國繪畫的新路徑,不過,陳輝坦言,這一領域仍然處於邊緣狀態,“堅持革新和探索,需要一定的勇氣,也要甘於寂寞,更需要對藝術懷有一份信念。 ”

他説,畫家們的探索為水墨畫打開了新天地。 “這些實驗的勇者,沒有拘泥于對傳統程式的迷戀,而是以一種無畏的開拓精神和批判思想探索水墨畫的新語境,為中國水墨畫的當代性與國際性注入了鮮活的時代資訊,這是當代藝術家將使命感放置於中心地位的結果。 ”

陳輝認為,當代水墨畫的語言表現應該是寬容的,多極化的。水墨畫的傳統性與時代性、個性與共性、民族性與國際性都是需要藝術家們不斷去探索的藝術難題。 “當代水墨畫的國際性促進了實驗水墨畫的多極化,這是多種文化相融、聯姻的結果。而多極化必然會推動水墨藝術的繁榮,使藝術呈現出新的氣象。在當今的架上繪畫出現普遍危機的情形下,藝術表現語言走向多元綜合是一種必然。西方的新繪畫運動能從現代主義的低谷走出來而絕路逢生,決定性的因素就是寬容性,即折中主義的多元化風格並存。 ”

“我想,中國畫的未來發展必然存在多條路徑,有的人堅持寫生,有的人堅持文人畫,也有人會選擇完全的抽象水墨,還有人會走中西結合的路。藝術本就應該是多元豐富的,無論是哪一種路徑,哪一種變革的方式,最終都應當成為推動藝術進步的力量。 ”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