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千難一易"李可染寫生作品展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05 18:01:3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開幕式 中間為李可染先生夫人鄒佩珠

2011年12月5日下午,“千難一易——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寫生篇)”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李可染的夫人鄒佩珠、其子李小可以及眾多藝術界前輩及親朋出席了開幕式。本次展覽是計劃連續五年推出的“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的第二個專題,也是近年來北京畫院舉辦的“20世紀美術大家”系列展覽的重要內容。

到場嘉賓及觀眾

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主持了展覽的開幕式,他首先告訴在場的嘉賓和觀眾,這將是一場特殊的開幕式——由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鄒佩珠先生為我們講述李可染的寫生世界。鄒先生回憶了李可染在上世紀50年代變革中國畫的決心和過程,強調了中國畫的崛起對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地位確立的重要意義,併為我們講述了李可染先生是如何通過寫生訓練強化藝術功底和畫面意蘊的。

到場嘉賓及聽眾

本次展覽主要展示了李可染先生的速寫、寫生以及畫稿共計80余幅,全面呈現了大師師法自然的碩果。展品種類囊括了彩墨畫稿、水彩寫生、鉛筆速寫以及相關文獻資料,再配合寫生畫集出版,首次以寫生為角度對李可染的藝術進行了全面疏理與多元展示,包括寫生路線圖、寫生圖片場景圖片、李可染先生夫人鄒佩珠回顧視頻,多元立體呈現了大師的足跡。

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主持開幕式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傳承弘揚中國畫藝術,可染先生重讀傳統與大自然,以寫生為角度尋求中國畫風格轉型的途徑,開啟了他的寫生之旅。五十年代李可染與張仃、羅銘到西湖寫生辦展並引起了轟動;六十年代他又多次率領學生深入京郊以及安徽黃山等地;七十年代他溯長征路線深入江西,覽革命聖地,繪新中國河山新貌;新時期他又到桂林描繪漓江山水。可以説寫生成為李可染先生藝術創新的突破口,也成為他畢生的功課,他以采風、教學、遊歷等多種形式,足跡遍及祖各地山,描繪題材範圍廣泛,寫生作品數量豐厚。

李可染之子李小可解讀李可染的寫生探索

李可染先生一生致力於“為祖國河山立傳”,他用畫筆描繪出祖國山水名勝,包括了西湖、太湖、黃山、雁蕩山以及長征路線、革命聖地,甚至還包括德國的異域風光。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畫以構思立意制勝,平凡的景致、慣常的風光到了先生筆下都能化成富於濃郁情調的勝景。黃山松雲、漓江山水、太湖春色、嘉定大佛等景觀本就是佳山勝水、天下奇觀經過大師的藝術加工,角度的選擇、景物的取捨、意境的提煉可謂奇之又奇。本次展覽以不同的地域為單位把展品分為京華試筆、異域景致、水鄉江南、雁蕩西湖、巴山蜀水漓江勝景幾個單元展出,使展覽更具通俗性與鑒賞性。再與實景圖片對比觀照,觀眾更能發現大師藝術手段。山水畫是凝聚了藝術美與自然美的結晶,觀賞山水畫大師塑造的祖國河山圖傳,進行審美鑒賞的同時也能深化我們對於祖國的認識與情感。

 

觀眾觀看展覽

李可染變革中國畫的決心和藝術探索影響了新中國時期整個山水畫時代風格面貌的確立,其寫生作品是解讀新中國時期山水畫風格形成的重要資料,對於探討如何轉換傳統筆墨,新的社會事物形象如何與山水形象協調,如何突破傳統構圖模並提煉新的意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展覽形象地呈現了他是如何用畫筆來形象第解決這些學術問題的。

本次展覽本次展覽由全國政協書畫室、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以及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據悉,展覽期間主辦方將舉辦講座,邀請大師之子、著名畫家李小可先生深層解讀可染先生的寫生探索。李可染寫生的方法、創新的角度以及作品風格都能為今天的畫壇提供諸多啟示。展覽將展出至2012年1月9日。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