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李可染的億元時代(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29 18:57:34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編者按:李可染(1907-1989年),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畫藝術大師之一,他是中國美術史上繼往開來的重要里程碑。李可染的作品融匯中國古典寫意筆墨和西方現代寫實筆觸,勇於突破,大膽創新,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現代轉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李可染是近現代中國畫家中較早進入藝術市場的一位,本文對李可染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一路走高的價格進行梳理,因為李可染作品的拍賣史不僅代表畫家個人,同時也能從畫家作品在拍場的飆升窺得新中國拍賣市場的一隅。

李可染作品拍賣成交價前十名

        2010年李可染拍賣成交價前十名

 

李可染的億元時代:《長征》成交價1.075億元

2010年秋拍中國嘉德的“長征──大師們的筆墨征途”專場中,李可染水墨巨制《長征》以1.075億元成交,這幅作品的拍賣成績是繼齊白石、張大千相繼創出近現代書畫高價之後,創下的中國近現代書畫新紀錄。

此幅《長征》是1959年為紀念建國10週年,李可染以毛主席詩詞為題材進行的大型創作初稿。畫面構圖以橫向展現景物,重山疊積,參差錯落,雄奇壯麗。畫家成功地將毛澤東詩詞中的革命豪情與浪漫色彩視覺化。畫中山體以濃墨重色寫成,塊面厚實穩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間。從深濃墨色過渡到留白,色調的明暗變化,平衡了畫面厚重的體積感。全幅結構規整,筆墨精嚴,是新中國美術史中的里程碑,也是畫家個人創作歷程中的重要代表作。

《萬山紅遍》是李可染多次創作的作品,李可染在一九六二至一九六四年間,以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名句“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七幀作品。四幅分別藏于“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北京榮寶齋”及畫家家屬處,其他三幅為私人藏家所有。 

這幅僅2.8平尺的紅色題材畫作在中國藝術品市場多次創造了藝術家拍賣最高記錄。1999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萬山紅遍》一舉奪魁,成交價高達407萬元,創造了當時李可染作品拍賣的最高價位,也創造了中國畫單平方尺最高價位;2000年,在北京榮寶拍賣會上,他的另一件《萬山紅遍》(3.1平尺)在多位買家的激烈競投下,價格一路飆升,最後在501.6萬元的價位上一錘定音,使李可染作品的拍賣價和中國畫單平尺價又創新高。2007年5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中國近代畫拍賣會”上,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在經過熱烈競拍後,最終以逾3500萬港元高價成交,再一次刷新畫家作品當時最高成交價的世界紀錄。

藝術市場一路走高

早在20世紀50年代李可染的作品就已進入藝術市場。當時北京榮寶齋銷售他的作品以4尺3開為例,牧牛圖每件約60元左右,山水70元一件,這一價格一直保持到“文革”時期。 1979年後,李可染的畫作價位大幅攀升,同樣尺寸的牧牛圖約7000~8000元一幅,山水1~1.2萬元一幅。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書畫進入國際拍賣市場後,李可染的作品價位再度上揚,1983年,《茂叔賞荷》在香港蘇富比以8.5萬港元售出。1986年,《暮韻圖》在香港佳士得以12萬港元成交。1990年初,國家下令禁止李可染作品出關,受此規定刺激,海外價格又一次猛漲,規定公佈沒幾天,他的一幅《湮江夕照》在香港拍賣行中以100萬港元賣出。1999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萬山紅遍》(2.8平尺)又一舉奪魁,成交價高達407萬元,創造了當時李可染作品拍賣的最高價位,也創造了中國畫單平尺最高價位。2000年,在北京榮寶拍賣會上,他同一題材的《萬山紅遍》(3.1平尺),在多位買家的激烈競投下,價格一路大飆升,最後在501.6萬元的價位上一槌定音,使李可染作品的拍賣價和中國畫單平尺價又創新高。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上,《井岡山》被買家以1100萬元的“天價”競得,使李可染作品首次躍過千萬元大關。

李可染的作品在20世紀70年代末價值僅百十來塊錢, 90年代末榮寶拍賣公司的拍賣價格達700多萬,2004年又拍賣到1400多萬,在短短的時間上升了70000倍,直到140000倍。2010秋拍李可染的《長征》拍出億元高價,是迄今為止李可染畫作拍賣的最高價格,為他的作品在市場中的持續走高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李可染的畫以構圖雄奇險峻、筆墨生辣渾厚、意境清新深遠著稱。他把西畫中的明暗處理引進中國畫,使之和諧地融化在濃厚的傳統筆墨和傳統的造型意象之中,在中國畫領域獨樹一幟。作品意境開闊,筆墨渾厚,氣韻生動,格調濃重、質樸、凝煉,融文學性、音樂性和造型美于一爐。他的作品在市場上持續走高,是作品的藝術價值在拍賣市場上的充分體現。同時也因為李可染的存世作品不多,市場上更是較少流通。藝術作品的價值很難用金錢去衡量,今年秋拍中李可染的作品拍出過億的價格,體現了藏家對李可染作品藝術價值的高度認可,也是李可染先生對藝術執著追求,對作品精益求精的結果。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