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繪畫聯展在京舉行
由來自北京宋莊和798當代藝術區的兩家藝術機構——北京當代美術館和布魯姆畫廊聯合舉辦的“中國意志——中國當代繪畫聯展”9月14日在兩個場館與公眾見面,本次展覽展出尚揚、何多苓、毛焰、譚平、孟祿丁、秦風、葉永青、張方白、吳震寰、劉國夫、崔螢、馬軻、楊勁松、楊黎明、關晶晶10余位當代藝術家的精彩作品。
不難發現,中國當代藝術正在面臨轉型,變動中也面臨著考驗。“中國意志”的適時提出,體現了一種內在的呼聲,表明瞭藝術家為了追求更高的目標而對藝術創作的態度、方向、方法、品質等一切方面所進行的嚴格的自我要求,它來自民間當代藝術生態最前沿的創作源頭,是最真切的聲音。儘管發出聲音的藝術家本人對於“內涵”的闡述還比較朦朧,對問題的針對性尚不夠明確,但能夠借一次有規模的群展正式提出問題,表明瞭參展藝術家們的一種集體認同和共同心願!它説明中國的藝術家們在時刻關注著現實的變動,觸摸著時代的脈搏,他們具有任何國度的真正藝術家所應必備的對藝術的虔誠之心和創造性的衝動,他們不願意看到中國的藝術依舊過分依賴“異域文化”的經驗模式,不願意看到中國文化主體性缺失和當代性乏力的現實局面,渴望勇敢地直面問題本身、去接受考驗,因此發出了一聲對“中國意志”的“叩問”
“中國意志”的提出,是當代藝術“本土覺醒”的一個信號,意味著中國的藝術家們開始思考,中國離文化強國還有多遠?之前的文化實踐意味著什麼?成為文化強國的條件是什麼?文化強國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嗎?如果是的話應該如何行動?客觀情況是怎樣的?我們準備好了嗎?藝術家的這種文化自覺也是整個民族期待已久的願望!
文化大國不意味著文化強國,強國的理想是需要奮鬥的,沒有哪個國家一上來就是文化強國。對於中國而言,一味追隨西方樣式,跟著別人走,是難有作為的。對“中國意志”的理解,應從本土意志的覺醒深入到更加本質的深層結構中,去探究今天的文化所面臨的具體形勢。將“中國意志”所針對的問題和面臨的形勢用一種宏觀的“發生性”的文化視角去提示它的“有效性”和“開放性”,會有利於下一步更好地“面對現實”,也更符合“意志”這個詞的所指。
當代藝術是對當世人創造力的考驗,中國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為當代藝術的主流貢獻過什麼偉大的東西,認清這一條,通過展覽能夠凝聚“意志”,向“中國製造”發起挑戰,也就是這個展覽的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