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莫爾當代繪畫大獎賽(The John Moores Contemporary Painting Prize)是英國最為知名的繪畫比賽。入選選手作品展及獲勝者名單公佈長久以來作為利物浦雙年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該獎項50餘年的歷史中,獲獎選手可以組成一份英國藝術名人錄,標識著他們的早年生涯,從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1967)到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1993)。如今,約翰·莫爾當代繪畫大獎賽來到中國,新創立的2010年約翰·莫爾(上海)新繪畫大獎賽,大賽畫展將於8月14日開幕。由著名中國藝術家谷文達、曾梵志和利物浦雙年展策展人路易斯·畢格斯(Lewis Biggs)等人組成的評委會將從1135名參選者中評出贏家。 今年3月,評委們在各大城市對這一獎項進行廣告宣傳,徵集首批參賽者。像在英國一樣,在中國的約翰·莫爾繪畫大獎賽也是一場“不記名”的競爭,藝術家都是匿名參賽。為使最好的當代繪畫作品不被組織者和評委們先入為主的意見遮蔽。 “只有通過匿名的方式才能不顧及存在的關係網,”畢格斯説,我上週末在上海機場遇到他,他當時正準備回利物浦。“重中之重是為發現那些或許不為批評家和公眾所知的藝術家們。” 最終入選的28件作品將自8月14日起在上海滬申畫廊(外灘三號)展出。而後將到利物浦巡展,在那裏,中國藝術家們的作品將在9月的利物浦雙年展上與英國約翰·莫爾繪畫大獎賽入選者們的作品一道展示。該獎項同樣有望成為上海雙年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格斯自然不透露贏家的身份,但他説評委們達成了一致共識,儘管在確定最終入選人的過程中有大量的討論。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這一獎項具有廣泛的包容性,由於太多的獎項都是博物館的策展人和館長們做評委,他們具有特殊的動機和論調——他們只想展示某種特定類型的藝術,”畢格斯説。不到一個月,我們就可以判斷這一獎項是否成功地實現了立足於中國當代繪畫狀況的新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