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當代繪畫走過的三十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7 15:50:46 | 出版社: 內蒙古日報社

 
陳丹青《進城》之三 1981年 布面油畫 74×56cm
 

在歷經近兩年的籌備期後,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開館大展《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繪畫篇)》于4月18日正式面向公眾。在開幕式當晚,民生美術館更是將國內藝術界百餘名重要人物從北京等各地請至上海,場面可謂盛況一時。

原作呈現

當然這不僅僅是一場派對。開館展以如此宏大的命題標榜,可以看出民生現代美術館致力於藝術史脈絡梳理和研究的自我定位。八十余位藝術家的百餘件作品橫跨時空三十年及全國的收藏機構和私人收藏,一個首要的目的是,讓人們看到原作。藝術教育和藝術普及的首要條件便是要面對原作。但現在國內的藝術教育現狀是,研究者自己都只能看到藝術品的印刷品,更不用説可憐的觀眾和學生只能啃讀研究者晦澀的抽象的語言。這裡就不能不提到美術館等藝術機構的收藏缺失。美術館沒有系統的收藏來常設陳列藝術史脈絡中的藝術作品,那麼藝術研究者和藝術愛好者欣賞到原作的機會就只能期盼于某次偶然的展覽機會,而當這個展覽機會過後,又不知何年何月才有重新相聚的可能。像尤倫斯藝術中心的開館展《85'新潮》,今日美術館的《星星畫會回顧展》以及炎黃藝術館的“美術奠基人系列”都不能不説在給觀眾驚喜的同時,也留下了煙火散盡後的遺憾。

展覽框架

既然是一個重在呈現藝術史的展覽,那麼如何闡釋歷史發展的階段和線索比突出藝術家個體的探索來得更重要。藝術批評家的參與至關重要,國內老中青三代批評家共同參與,構建自己的“話語權”,完全從國內研究的角度來重述當代藝術三十年的成果。展覽圖錄中首次發表了栗憲庭九十年代的講演稿《中國百年藝術思潮》,以“五四美術革命”和“毛澤東藝術模式”的回顧,延伸到對八十年代“美術革命”的整體描述和個案研究,説明瞭歷史的延續性和關聯性。而高名潞則反對二元的、線性的敘事方式,著重在政治、風格、資本等各種因素對藝術的影響,它們是糾纏在一起的。易英仍是從文革後的“傷痕美術”和“星星畫會”説起,針對的是油畫這個門類在三十年中的演變。費大為作為策展人,則回顧了八十、九十年代國際範圍關於中國藝術的重要展覽,以及分析了這二十年中藝術家創作方向的分類。汪民安同樣以油畫作為分析對象,不遵循時間線索,而側重於繪畫風格、類型的闡釋。這些學者的文章以不同的角度交叉整合,為我們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理解方式。整個展覽被劃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現代主義思潮及實踐”、“'85美術運動”、“後89思潮以及余續”、“微觀探尋與多元突圍”和新世紀年輕藝術家的“個性寫作及未來”。藝術家的創作不只是個人情感和思維的象徵,同時也是時代和社會的産物,這一點從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徵中可以看出來,即同一時期藝術家之間風格的相似,以及同一藝術家在不同時期中藝術的演變。但藝術家們在面對相同的環境和媒介時,又充分表露出個體選擇的主動性。

展覽反思

我們雖然不能對一個展覽求全責備,但以如此宏大的標題為名的展覽確實還有很多可以商榷探討的地方。例如藝術家作品的選擇上,很明顯可以發現許多藝術家的代表作品的缺失,如此便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呈現藝術家。此次展覽還入選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年輕藝術家作品,不乏對於藝術的新探索,但過多卡通一代的作品相對分量有些輕。這當然也與現在很多有藝術理想的藝術家選擇更多元的創作媒介,不局限于油畫門類有關。也因此,民生現代美術館未來兩年內同系列展覽中的“影像篇”和“裝置篇”由於更貼近時代脈搏,而更加引人翹首期盼。

民生模式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民生銀行自2005年以來頻頻重大的支援藝術事業的舉措,從接管非盈利的炎黃藝術館,到嘗試新鮮的藝術投資理財産品,再到前不久的與尤倫斯藝術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和民生現代美術館的開幕,一家民營企業勇於創新開拓及擔當社會責任的遠大謀略確實能為中國藝術現狀注入新鮮血液,也帶領了社會上民營和國有企業對藝術文化的關注熱情。

下一頁金融危機萬歲上一頁睿芙奧藝術集團在香港舉行常規拍賣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與投資第五期
· 勻速向前:蔡志松
· 尋有靈“犀”—專訪犀角雕收藏大家霍滿棠
· 朱德群的藝術及市場現狀簡析
· 素描行情悄然升溫
· 睿芙奧藝術集團在香港舉行常規拍賣
· 中國當代繪畫走過的三十年
· 金融危機萬歲
· 藝術投資基金:魚和熊掌能否兼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