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林散之、李可染,齊聚北京畫院美術館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 片長: 00:05:51 | 上傳: 2011-08-30

展覽開幕式現場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開幕式上致辭

浙江美術館副館長桑火堯在開幕式上致辭

美術理論家邵大箴在開幕式上致辭

《同源異彩——黃賓虹、林散之、李可染藝術展》介紹

【現場訪談】 吳為山:林散之轉化了黃賓虹的筆墨精神

桑火堯:三個大家對藝術傳承是很好的啟示

王明明:在大文化上體會黃賓虹的藝術精神

2011年8月30日,由浙江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聯手舉辦的《同源異彩——黃賓虹、林散之、李可染藝術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這是中國現代繪畫史上這三位大師的作品的一次大規模的集中展出。全國政協常委、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浙江美術館館長桑火堯、美術理論家、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在開幕式上致辭,徐悲鴻夫人廖靜文、文化部藝術司美術處處長安遠遠、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吳為山出席開幕式。

這次展覽共展出來自北京畫院、浙江美術館、私人收藏的黃賓虹、林散之、李可染不同時期的代表繪畫、書法作品110余幅,其中不乏難得一見的精品之作。這些作品佈滿了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三層的展廳。黃賓虹,盡收古代傳統繪畫與文化的滋養,以自己對自然的真實感受和對宋元繪畫的理解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是中國山水畫在現代出現的一座高峰。林散之是黃賓虹的學生,在繪畫上深受他影響,更把黃賓虹繪畫的筆墨中的人文、自然精神轉化到草書創作之中,開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突破。而李可染更是汲取了黃賓虹的技法與寫生觀念,除了具有黑、厚、重的視覺特點外,他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山水風格。二人都從黃賓虹的藝術裏吸收營養,但是最後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

黃賓虹、林散之與李可染

黃賓虹

林散之的書法長卷

上世紀90年代,黃賓虹的價值被發現後,其追隨者紛至遝來,而大多數人僅停留在對其表面筆墨語言和程式化形式的臨摹。在看似繁華的藝術景象背後,隱藏著對黃賓虹的理解的片面和對中國藝術總體的認識和把握的缺失。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在前言中寫道:“對於黃賓虹的理解非常片面,很少有人認識到黃賓虹的藝術是建立在對中國藝術總體的認識和把握基礎上,是窮其一生追索筆墨語言和中國文化精神的結果,尤其不能理解黃賓虹如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因此,不能解決如何將生活與筆墨變成自己的風格。”

這個展覽正是對這種現象,尤其是今天中國畫陳陳相因,缺乏對自己民族傳統認知感的最好回答。中國畫不僅要師法技法和語言,更要師法精神和理念。美術理論家邵大箴説:“中國畫不僅要師古人、師造化,更要師心。只有師心才會出現自己的面貌。”

據悉,在浙江美術館所藏黃賓虹書畫80件在北京畫院展出的同時,9月17日起,北京畫院所藏齊白石的80件精品書畫也將赴浙江美術館展出。“北齊南黃”兩位藝術大師繪畫精品的南北交流互動展出,彌補了當地藝術愛好者無法近距離觀看大師原作的遺憾。(文/許柏成)

一名觀眾在拍攝林散之的作品

一名觀眾在觀看黃賓虹的繪畫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