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璽園松樹 38cm×57.5cm 鏡片 1993年
2011年8月3日,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館、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聯合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具體承辦的“一脈文心——陳樂民的書畫世界”將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拉開序幕,展覽將持續到8月10日結束。此次展覽集中了陳樂民先生(1930—2008)生前創作的藝術精品80余幅,全面呈現一位專門研究歐洲學的現代學者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相浸的一面。陳樂民先生的詩文字畫,更多的呈現出作者個人內在的氣質和精神追求,通過這些充滿文人氣息的書畫作品,將為我們更加真實的還原一位中國文化學者的心路歷程,讓我們認識一位更加真實的陳樂民。
薩爾斯堡雨景 62cm×67.5cm 鏡片 1989年
“業餘”書者詮釋文人畫風
陳樂民先生生前曾長期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的所長。他不是一位專門從事書畫創作的藝術家,卻由少年時期便開始學畫,並師從當時北京畫壇的山水畫家王仁山,參加了當時“四友畫會”在“來今雨軒”的展覽。大學畢業後,由於工作性質的轉變和當時特殊的政治等原因無暇顧及筆墨,自此與書畫漸漸疏遠。他作為新中國最早從事外交工作的先行者具有開闊的視野;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功底思考深邃,在年過百半又開始專注于歐洲學的研究,被歐洲人稱為中國的“歐洲學家”。陳樂民先生一輩子與文字打交道,卻堅持使用毛筆書寫,留下了大量的書稿、讀書筆記。上世紀八十年代,陳樂民才重新拾起畫筆,于工作之餘練習書法、畫國畫,甚至在患腎病透析之後,仍沒有放棄書畫創作。
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陳樂民的書畫作品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畫家,在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們更多的體會是一種個人內在精神氣質的書寫,正如人們所常提到的“字如其人”,“畫如其人”。陳樂民的書法或錄陸游、蘇軾等前人詩句,或自作詩詞,但都借此抒懷。如作品《荒山老柳》,畫中的柳樹斜生石中,枝葉隨風零落,極似陳樂民晚年生病時的狀態,但是整幅畫面卻帶給人一種清雅和超凡脫俗之感,畫面題詞“荒山老柳飄零甚,風裏弱竹更何堪,休怨時光不我與,來年可是爛漫天。”更是表達了作者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
最後的畫 66cm×64cm 軸 2008年
數十年前與齊白石的一紙情緣
在北京畫院珍藏的齊白石藏品中,有一張當年齊白石獲得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獎狀。左邊是畢加索的和平鴿,右邊書寫著“謹以世界和平理事會的名義 並因其對和平事業及人民友好的卓越貢獻 國際和平獎金評議委員會特授給中國的傑出畫家齊白石 一九五五年度國際和平獎金”,這張獎狀上面的中文文字就是陳樂民先生書寫的。當時陳樂民先生剛剛從北京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工作,書寫這份獎狀應該是當時工作需要,奉命之作,但是足以説明但是陳樂民的字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齊白石去世後,這份獎狀和世界和平獎獎章都跟隨著齊白石的作品一起被捐獻給國家,由北京畫院收藏,這也是本次陳樂民書畫展覽中最早的書法作品。 此次展覽中,我們還將展出陳樂民生前用毛筆書寫的書稿、論文以及讀書筆記,此外,還挑選出一些陳樂民先生的代表著作,使各位觀眾更加方便全面的認識陳樂民,認識一位現代文人畫家的藝術理解。正如陳樂民自己所説——中國畫重在內蘊,如果抽掉了“文”的內涵,無論多麼逼真,也是失去了中國畫裏最可寶貴的東西。這最可寶貴的東西就是書卷氣,董其昌説的“士氣”,用現在的話來説,就叫做“知識分子氣”。
如是我聞 34.5cm×69.5cm 鏡片
簡歷
陳樂民(1930—2008)
生於民國時期的舊式家庭,受過傳統的蒙學教育,後輾轉就讀于燕京、中法、清華、北大四座大學。1953年從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被分配到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工作,70年代初轉到“對外友協”歐洲處,80年代初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西歐研究所,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研究員,並單位所長之職。晚年專注于歐洲學研究,出版有《歐洲文明十五講》、《歐洲文明的進程》、《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啟示錄》(主編並作者之一)、《對話歐洲——公民社會與啟蒙精神》(與史傅德對話,晨楓編譯)、《啟蒙札記》、《文心文事》、《徜徉集》等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