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北京畫院美術館將舉辦著名畫家王文芳作品展(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3 15:41:3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另一種時空—藏品風采錄 2008年 68×68cm

北京畫院著名畫家王文芳個人畫展定於2011年5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

王文芳先生六十年代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受業于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宗其香、秦仲文諸位大師,在紮實的傳統的功力基礎上,又廣泛地吸收現代藝術的營養,在幾十年的創作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大西北的風光表現得開闊雄奇,南國秀色表現得淋漓盡致。一九九八年六十歲,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第二次個人畫展,同年在《美術》雜誌上著文發表了自己的“山水畫宣言”,沒有嘩眾取寵,沒有危言聳聽,只是對自己四十年的創作體悟,從理論的高度上進行了總結,提出了“山水三美”——意境美、構圖美、筆墨美。

在王文芳先生的畫作中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奇博大,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蒼涼悲壯,有青藏高原上攝人魂魄的宗教氣氛,有歌頌有鞭撻,有內涵有構思。給人耳目一新的是畫家在展覽的最前部分,展出了一組懷念恩師的作品,用筆墨的造型,用鮮明的細節,形象地、深沉地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真誠感人。

大河激流過龍門 2001年 180×170cm

評論摘要

薛永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我們的學長王文芳是一個以藝術為生命的人,每次看他的畫,我都會想起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不由自主地對歷史文化自然合一中的偉力,興起由衷的敬畏之情和高山仰止的崇高之感。新時期以來,中國畫的卓越成就,包括語言風格的更新但絕不止于藝術語言和風格技巧層面,而是突顯于精神內涵的拓廣與加深,是找回了元明請幾代山水畫近乎失落了的大美與崇高。晚年的李可染已開始這種努力,王文芳更把視野擴展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絲路和窮究無人奧秘的雪域,歌頌了江山的神聖和遠古拓荒者的崇高,進一步拓展了山水畫精神表現的領域。這些紀念碑式的山水畫一掃淺吟低唱、狎風弄月的柔靡,充分表現了胸懷廣宇的氣壯山河的雄風,可以説是李可染“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在新時期的發展。不過,這膽已是超越古人洋人的膽,這魂更是再造吾華輝煌的雄魂了。

靈魂的追求 1994年 68×68cm

劉龍庭 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編審

畫家是在現實中景物的基礎上,注入了自己的精神性格與文化內涵的因素,從而使作品既超越了傳統文人畫創作的常規範式,也超越了近現代一些山水畫家以謳歌祖國山河美景為宗旨的創作套路。王文芳在作品中賦予的是一種現代意識,追求的是既古老又現代的宏偉格局。這應看作是王文芳在山水畫創作領域中具有時代意義的創造與建樹。在山水畫題材的開拓與色彩的運用上,王文芳還做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嘗試,尤其是乾濕畫法的交替運用,先大面積潑色再趁濕勾皴的創造性畫法,均使他的山水畫作品具有了鮮明的個性與獨特的風格,在當今中國山水畫畫壇上,王文芳以自己的勞績與才華佔據了他應有的位置。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