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張海濤:新媒體將成為“火爆”的媒介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6 17:05:2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張海濤

訪問者:《畫廊》雜誌(以下簡稱畫廊)

被訪者:策展人張海濤(以下簡稱張)

採訪時間:2010年8月10日

《畫廊》:1.新媒體藝術在中國發展前景如何?現在是投資收藏新媒體藝術的最佳時機麼?

張:(a)新媒體藝術在未來可能成為“火爆”的媒介藝術,這種趨勢現在還未充分顯現出來,但已開始出現很大的苗頭。這個勢頭的形成除了在自由藝術家中佔一定的比重之外,更多的會在90後出生的學生所在藝術院校中充分呈現,因為新媒體是與科技有關的藝術,除了電子數字技術之外生物技術也是重要媒介方式,這些技術實驗的條件在學院內實施起來比較充分:一個是有設備資金基礎,第二有很大的生源,第三技術的學習比較系統化,第四這些學生從小接觸多媒體,自然對其有特殊的感受。目前全國有幾百所大學都開了多媒體和數字藝術系或專業這將是成為未來新媒體藝術最大的一股力量。

(b)我認為這一時期可以算是收藏新媒體藝術較好的時機。因為目前新媒體藝術作品在國內依然較少,原因是自由藝術家中做新媒體的藝術家的技術和生存條件困難,另外學院裏的新媒體藝術家還未成熟,有技術而缺乏敏銳的藝術感受和表達經驗,更多偏重實用新媒體技術。在這樣有限的條件下,新媒體藝術作品雖然比較少,但這時收藏價格自然相對低,適於提前投資和收藏;反之如果過些年後到了新媒體藝術遍地開花之後,再投資,那時就不是這個價位了,市場也不真實了。當然,這也需要投資人具有對作品品質的把握能力和潛在的“等待”投資意識。

《畫廊》:2.新媒體藝術與當代主流藝術的關係如何?是否能引領主流藝術?

張:新媒體藝術只是對主流當代藝術媒介的拓展,它們不會是替代關係。從作品品質上看任何媒介都可以充分表達感受和思想,不會帶來對主流當代藝術的衝擊,任何新的媒介出現都會短期受到關注,媒介不可能“引領”主流藝術,因為它只是媒介,即一種表達的手段,在短期內受到關注成為熱點原因也可能是大家求新思想或運作的結果。任何媒介都會出現濫作品,新媒介也不例外,重要的是藝術家自身適合用什麼樣的媒介來表達你的藝術價值和經驗。

《畫廊》:3.比較另外的藝術類型,你感覺新媒體藝術有什麼不一樣的意義?

張:與其他的藝術媒介類型比,新媒體的技術語言更具有時代感和未來感,也具有再造和傳播快等特徵,因為它的技術更適於年輕人的一代人,他們從小與多媒體打交道,是他們心理的內在需要和表達。新媒體的技術也會帶來不同於其他媒體的語言結構,這種語言結構可能帶來新的感受。如:虛擬人、交互、遙在技術等都可以給我們帶來了不同以往的空間思維和倫理關係;當然新媒體藝術也可以表達永恒的生命體驗和傳統經典的思想,會給觀眾帶來新的體會和思考

《畫廊》:4.新媒體藝術有些作品與商業聯繫比較密切,你怎樣估量它的市場前景?

張: 新媒體藝術與商業的聯繫主要是它的實用性,現在從藝術功能上分為:實用新媒體藝術和觀念新媒體藝術。實用新媒體藝術更強調技術為大眾商業的娛樂、産品宣傳服務(偏重設計類);觀念類新媒體藝術更多是借助科學技術表達思想感受,是當代藝術的範疇,如國油版、行為媒介的功能一樣。商業實用的新媒體藝術市場前景會更大,就如我們的大眾流行電影、廣告、奧運會、世博會、建築等領域都會運用到,市場前景很大這也是無法阻擋的趨勢。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