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景觀·靜觀——中國當代攝影專題展研討會實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29 04:11:0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專稿

 

主題:景觀·靜觀——中國當代攝影專題展研討會

時間:2009年11月22日下午2:30-5:30

地點:中央美院美術館貴賓廳

中國當代攝影專題展研討會現場


蔡萌:今天我們的研討會是“轉向的景觀”,介紹一下在座的嘉賓和藝術家。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先生;藝術家渠岩,權利空間和信仰空間的作者;顧錚老師,復旦大學的教授;王春辰,中央美院美術館的工作人員,是東道主、研究員;王川,美院的攝影系主任;繆曉春老師,當代的藝術家,也是美院的教授;于洋,參展的藝術家,在美院讀研究生;楊鐵軍,藝術家,作品是《政府大樓》;王瑞老師,攝影界的藝術家;何崇岳,我們參展的藝術家,作品是《計劃性生育》;吳瓊老師,大家頭一次見,他的書很多人看了,《上帝的眼睛》,《世界的哲學》,李媚老師;鮑昆老師;金江波,作品是《上海,呀上海》。線雲強,也是參展的藝術家。王婷梅,她的作品《殖民建築》。

剩下的都是來自媒體的和美院的研究生。

這個展覽得到了中央美院美術館的大力支援,首先請王璜生館長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展覽的情況。

王璜生:大家先討論吧,這個展覽很匆忙。有關這個類型的研究或者這一類型的關注,大家都可以談,今天下午是一個相對比較安靜的時間段。

蔡萌發言


蔡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次展覽的情況,雖然説這個展覽比較倉促,我們有一個想法,做一個展覽,然後到這個展覽呈現出來,只用了短短的十天時間,但是並不顯得匆忙,因為這個展覽,我們在今年五月份廣州攝影雙年展上,已經做了景觀的攝影展示了,而且那次我們展覽主題叫顯眼,主要是研究攝影的現象和攝影類型在最近幾年中國當代攝影領域,慢慢有一個現象,就是浮現出來一個感覺,最近這幾年,這塊是比較熱的一個實驗點。

在今天,無論是從攝影的當代藝術的觀念攝影裏面,我們也看到了大量的出現擺拍、表演,這個變成了市場追逐的寵兒,變成了經典化、樣式化之後,大家都看膩了,當代藝術有社會性有一點轉向在裏頭,這個裏面攝影首當其衝。

廣義上講,這個帶有批評性、社會性的意識樣式功能在逐漸的喪失,在最近這幾年,大家都是為了商業化、流行化的樣式去做,在景觀攝影上,大家回歸到一種現實主義的方式上,來思考攝影,來探討藝術,對當代藝術的批判精神、現實主義的喪失,我覺得有一點的指標意義。

今天看傳統的記實攝影也在發生變化,遊立紅、韓磊(音),他們有一種完全跟個人經驗結合起來的,雖然他們的作品是記實的風格和樣式,還有付羽(音)、盧明(音)、未來(音)一批人,他們的作品,作為紀實攝影的一個變體,我們今天看的景觀攝影,同樣可以看作紀實攝影另外一個轉向,空間場景的大場面的一個轉向,帶有一種社會性。

在這些影像裏頭,雖然很少有人出現,或者沒有人,但是我們能夠看到人的存在痕跡,基於存在痕跡線路出來人的各種狀態,各種慾望,我覺得都可以在這些影像的背後能夠看得到。

這種攝影在我們看來,也可以理解介於當代藝術觀念攝影和紀實攝影之間的攝影類型去看,在這塊裏頭,參與拍攝的藝術家身份非常有意思,既有從事多年創造藝術的藝術家,也有從事當年攝影的攝影家,他們兩個領域走在一起有融合的跡象。

然後就是品質的提升,當代藝術的觀念攝影在過去十幾年,它表達出來的圖像觀念,讓我們確實為之一振,媒介自身往前發展,他們過國強調圖,對攝影本身的媒媒介的把握,有很大的欠缺,尤其體現在作品的呈現方面,圖像做得相對比較出彩。

攝影走到今天,我們通過很多大型的展覽會發現,很多西方的做當代影像藝術家的作品,其實他的作品呈現力品質非常棒,包括這次雙楠渣,南韓金沃他(音)的作品,讓我們大吃一驚,那個作品首先凸顯非常好,具有觀念性,非常有一種攝影屬性、照片屬性,今天我們在座幾位藝術家,過去一直用這種方式,可能也是某種程度決定了他們呈現的時候,對攝影屬性有很深入的探討。

雖然我們的展覽比較倉促,但是我們最後呈現的藝術家作品的品質,我認為還是好的。能夠表達出攝影應該具有的媒介屬性,我們也是不斷的強調藝術家要保證品質。這種品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比如渠岩等幾個藝術家,他們過去的方式,我覺得很像傳統藝術的攝影家的攝影方式,他們開著吉普車下去,到各地做一些類似于田野調查的方式去拍攝,長期持久的關注社會底層現實,這種跟攝影家之前的方式很相近,正是由於這些藝術家的工作方式的轉換,以及對攝影不斷的深入理解,也有了一種對攝影媒介的自身特性的認同,或者説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藝術家真正的對攝影感興趣了,我覺得從當代藝術的角度理解,回到藝術本身看攝影的一個很重要的顯現。

另外,這次展覽,我們跟雙年展有很大不同,我們又選擇了一些年輕人,新的面孔進來了,同時,我們也在展覽裏頭再次將吳印鹹做的《人民大會堂》作為重頭推出來,雖然吳印鹹的拍攝方式,沒有現代所謂的批判精神,完全是一種帶有歌功頌德的方式,但是今天看來這種影像風格,圖像本身傳遞出來的東西,還是跟類型學的攝影、跟表情的美學是關聯的,我們選擇吳印鹹,還有一點,能找到中國本土的攝影經驗或者視覺經驗作為參照,本土的中國樣式的景觀攝影或者類型學攝影的一種參照。

今天用我們的角度來看,可能吳印鹹的作品也具有一種當代性,他的作品呈現之後,我們也在反思一個問題,今天的當代藝術這種攝影,是否真的當代,吳印鹹20年前拍的《人民大會堂》也好,北京飯店也好,我們今天看,未必不當代了,他給我提出一個問題,我覺得,就想雙年展提出來的,照片有死亡期和復活期,復活本身其實並不是照片本身,也許是我們的觀看方式,我們的視角,通過我們的視角轉換之後,作品跟今天當下發生了某種聯繫。從中國人的攝影經驗來看,類型學攝影,應該把它作為一個參照提示出來,

吳印鹹的作品,它的影響並不是在過去,因為在過去20年,這種作品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早就被人遺忘掉了,但是我覺得它的影響可能在未來,會對後人産生一些影響,找到本土的話語資源,作為一種參照,我覺得這是它的意義所在。

關於展覽的基本情況,先介紹到這兒,下面想在座的各位對這個展覽提出各自的看法。

鮑昆發言


鮑昆:剛才看了這個展覽,我覺得是非常成功的展覽,關於景觀攝影,這些年是非常新的一個大的風景觀看的轉向,蔡萌講的比較好,把它的社會原因和我們攝影史自身的轉變過程,這兩個角度都提出來了,我們進入改革開放後期的30年,尤其是前15年以來,中國的社會景觀迅速有一個變化,這個變化讓我們感覺優點措手不及,眼花撩亂,我們經常幾乎在一個時空之內,我們完全可以看到,恍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前一個月,我去梁山,我感覺,幾乎不用一個小時,大約半個小時的車程,我看到完全不同的兩個景觀世界,人不一樣,事不一樣,環境不一樣。

蔡萌提到,所謂的當代藝術,觀念攝影這個詞彙,糊裏糊塗很多年,尤其市場化以後,我們非常商業化攝影打著嚴肅的藝術的旗號,泥沙俱下很多年,從景觀攝影方面,我覺得它可以有意無意的回到攝影基本的社會價值觀上,這種景觀攝影是一個跟現實生活聯繫最緊密的,也是跟觀看者內心最直接的一種攝影方式,它肯定是觀念攝影。

剛才我看了展覽,我感覺,線雲強和曾力的兩個東西跟人的震撼非常的強烈,線雲強高空俯瞰的時候,用奇特的角度把現實一下抽象出來了,這個角度在我們正常水準的界面上看不到的一種景觀,我們看到所有人造的景觀,線雲強有一個類似電視臺觀光塔的東西,突然讓你知道,這個東西存在著,而且這個和你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看了很震驚,這些東西實際跟作者有直接的關係。

説到這兒,我倒不太同意蔡萌的意見,我覺得展覽有問題,恰恰是吳印鹹的問題,我跟吳印鹹,我們這些人,有相交集的時間,80年代,吳印鹹做了《人民大會堂》的嘗試,作為我們來説,我們沒有這個資格,但是我們確實知道,那一代人,那一代的藝術形態,他們怎麼去考慮問題的,我覺得吳印鹹的攝影和我們的展覽,應該説呈現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當然作為一個策展人來説,有完整的結構考慮,有明確的方向,我覺得吳印鹹在這個展覽,跟他結合最好的是拍政府景觀的楊鐵軍,他們兩個挺般配,破兩個時空聯繫起來。但是我覺得,把吳印鹹的《人民大會堂》,給一個類型學的攝影,我覺得有點勉強,我覺得完全不是一回事,恰恰我覺得,這些藝術家們在今天呈現大部分的影像,他們在提出問題,在置疑一種現實,置疑我們人和現實的關係,而我覺得吳印鹹當時實際上收雇的關係,而且是心甘情願的,傳遞的權利資訊,那是攝影的事,是當時我們整個國家系統、意識形態的結果,吳印鹹只是把它給記錄下來了,當然中間有一種布光,造成一種空間關係,但是我也沒有覺得空間關係突出了權利的關係,我覺得他更多在強調一種文化的關係,如果真的從那個時代,我覺得他就是一個活,就是吳印鹹做一個商業的活,就是《人民大會堂》請他去拍的明信片。

確實照片有死亡和復活的現象,但是復活是我們從照片從尋找一些文化和利時記憶的資訊,而不是從攝影學的角度,進入一個攝影史,我覺得比較勉強,我覺得這個展覽很棒,但是吳印鹹這塊,我覺得挺突兀的,我覺得和這個展覽不搭配。

如果我們只做一個權利攝影,梁志軍(音)的建築,那是一個很棒的展覽,但是跟線雲強、曾力,他們混在一起,不是很和諧。

蔡萌你們可能再考慮另外一個景觀的展覽,我覺得他們對現代景觀的拍照,大規模的場景,我覺得多了,我恰恰覺得一種威脅,我們中國人就是這樣的,幹什麼事一窩蜂,有這個傾向。

其實我覺得,大家都在關照,我們不要把它作為一種時尚,攝影師還是要回到內心,確實我們對現在高速發展的瘋狂的資本主義市場階段,我們確實應該特別問題置疑,但是實際上構成我們今天社會現實的多重文化原因和多重的權利關係,是不是我們還能夠回到現實,以這種方式再看看我們的農村?我們那麼大的視野,還可以用這種方式也很棒。

比如我去呂梁,半天黃土高原山中間,突然冒出一個煙囪,大家在生産,跟大地之間的不和諧,這樣的挺多的,當然這兩年,對土地的破壞,連州的攝影展上,傳媒大學的王*良拍的北京的垃圾,那個相當的壯觀,我們現在光鮮漂亮,其實出去兩公里,就是垃圾世界,我們甚至無地安置這些垃圾了。我們的視角應該開拓。

蔡萌這個展覽做得很棒,我們做展覽的目的無非是引導大家,實際上應該更純粹一下,你做那個,我保證支援!

1   2   3   4   5   下一頁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景觀•靜觀:中國當代攝影專題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  “景觀•靜觀:中國當代攝影專題展”新聞發佈會
·  “景觀•靜觀:中國當代攝影專題展”開幕式
· “景觀•靜觀:中國當代攝影專題展”網上展覽
· 景觀•靜觀 中國當代攝影專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