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方力鈞——歷史的譜寫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02 20:27:44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要渴望成為最牛的藝術家,必須為之付出努力和辛勞

  99藝術網:今天我們在成都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很榮幸採訪到方立均老師。就有關他在台灣的個展,以及他的文獻展等相關問題,以及他現在的創作狀態,跟方先生進行一個對話。歡迎您,方老師!

  方力鈞:很高興有這個機會。

  99藝術網:你的個展和你在台灣的文獻展的作品,國內幾乎所有的媒體都看不到,包括我們99藝術網,可以説是封鎖了消息。我有幸翻看了你的畫冊《《象野狗一樣的生活》暨《1963-2008 方力均文獻檔案展》,使我非常震撼。您不但是一個年輕有為並很成功的藝術家,而且對自己的文獻資料的梳理很清晰,我覺得這是25年藝術歷程的梳理,是這樣嗎?

  方力鈞: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回顧,這部分的作品都是這25年創作的。一部分是文獻,文獻的開始等於是一生,到現在為止。涉及到作品的有35年。

  99藝術網:我聽説你是94年就開始整理自己的文獻資料,是這樣嗎?

  方力鈞:可能是在95、96年的時候開始的。

  99藝術網:作為一個藝術家為什麼這樣自覺地從事自己整個文獻的準備工作,而且做得這麼精細、這麼完美。我看了以後覺得非常棒,按道理説這些工作應該是我們的藝術研究機構或者是我們的批評家來做的。

  方力鈞:你説得沒錯,但是藝術家的基本材料必須是本人提供的,否則的話,沒有基本的原材料,別人也沒有辦法按照你的工作方式來整理。所以這個工作也不能完全歸給批評家或者是理論家。最初的一部分工作肯定是藝術家自己來完成的。

  99藝術網:中國歷史上好多重要的藝術家,包括近現代的藝術家,他們的很多經典作品,如圖錄都隨處可見;但他們很多有價值的文獻我們已經看不到了。我覺得像您這樣,藝術家在世的時候,拿出時間來把自己的資料精心整理,將一些鮮為人知的珍貴史料,留給今後的藝術考古及歷史研究者作為文獻研究,提供了有説服力的佐證,非常難能可貴。你在準備的時候,是否想到過這些問題嗎?

  方力鈞: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多方面去看。

  一方面,在我們的生活裏面,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不太注重身邊的事和人。我們總是認為歷史都是已經發生的或者是將要發生的。其實歷史就在我們手裏,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其實就是在譜寫歷史。

  比如我經常在其他國家看到一些機構、部門或者是個人工作的時候,非常注意我所説的這個問題。當然,這也許是一個自信的表現。就是説一個民族,或者是一群人,他對自己如果是充分自信的話,他就會認為他身邊發生的事情就是歷史。那麼這些事情就必須得記錄下來。在我們這種環境下,大家好像忽略了這些,忽略了你身邊的事兒,周圍的東西。等到事後再去彌補,不僅花了很大的代價,有很多東西也都已經不存在了。

  另一方面,我們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不注意積累。其實我們做任何一項工作,不是説過去了就可以當它不存在了。在這其中,我們所花的精力,所動用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必須考慮週全。或者説我們做這件事情,不只是現場好看,更不是為了圖一時快樂,它一定對我們自己自身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或者説對我們整個民族的文化建設,它都能夠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然而這一塊恰恰是我們最大的弱項,大家都喜歡做轟轟烈烈的事,對小事情和細節都不屑一顧。

  當然,這可能跟我們現在的國家形勢是一樣的。因為現在我們全部都蓋這種鋼筋混凝土的,像荒漠一樣的城市。所有曾經我們所熟悉的,賴以生存的生活細節都已不復存在。無論是小吃店,小的手工服務,還是人的這種態度和關係……那麼它通過人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掌握技能,不斷地調節自己的心態,它所能夠積澱下來的,這種社會的舒適感、幸福感、服務等,這一切好像都被忽略了。

  在我們的藝術領域其實也是這樣的。我碰到的很多收藏家,不能説所有,應該説很多,尤其是剛入門的收藏家,都會説:“我一定要買你最經典,最重要的作品。”我們很難想像,全世界的收藏家所收藏的畢加索作品都是他最經典或者是最重要的;我們也很難想像,全世界博物館所收藏的作品都是《蒙娜麗莎》,或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而且他們這些作品都是很難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有一個發生、發展、成熟的過程,甚至還會有一個低潮。任何作品只有經歷了這個過程,它才能夠産生像《大衛》、像《蒙娜麗莎》這些所謂了不起的作品的影響力。

  其實“積累”這件事,大家好像都不太願意做。希望能夠開一個畫廊,或者開一個美術館,一下子就變成全世界最好的畫廊或美術館。但是我們成為最好的畫廊和成為最好的美術館所必須付出的工作又有誰心甘情願去做呢?那麼我們藝術家也是這樣的,在渴望成為最牛的藝術家的同時,必須為之付出努力和辛勞。

  藝術家應該像野狗一樣的活著,保持在這個社會裏的獨立性

  99藝術網:我看到你在台灣的個展《象野狗一樣的生活》,主題特別有意思,想請問一下,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帶有哲學含義的展覽名稱?背後有一些怎樣境遇?

  方力鈞:答案其實就在你的問題中了,這是一個哲學含義的説法。我們在做這個畫冊的時候,其實可能更多地想的是它的學術和哲學上的含義。我們印刷之後,突然發現也許大多數的人還是要從字面,或者説生活化地去理解。所以它又産生了一個特別的矛盾。如果你不去研究,或者説不去理解這些畫的含義的時候,它就變了一個很嘩眾取寵的名稱。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從一個學術角度,或者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的話,我的説話可能是最恰如其分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尤其是中國當代史,我們的知識分子基本上都是為黨、為政府或者為國家來工作的。那麼每一個知識分子或者藝術家,他實際上最缺的是一個“獨立身份”。這種獨立身份包括你的食物來源和獨立思考、自由的話語權等。所以到了圓明園時期(中國當代藝術家最早的自發的聚集地),中國就出現很多擁有獨立身份的藝術家生活在圓明園,雖然很窮,但畢竟和體制裏面的藝術家所發出的聲音、做的事情和想法是不一樣的。當然這裡面也有一個誤區,這是一個大規模的集結,以前有一些零星的詩人、畫家試圖能夠運用這種獨立性去生活,但是因為歷史和社會的關係,又很難生存下來。所以後來我們看到很多人留洋了,改行了,做其他的工作維繫生計去了,慢慢的變得沒有聲音。

  我覺得這是一個藝術家基本的職責。就是藝術家必須在這個社會裏面保持他的獨立性。這種所謂的“獨立性”,不僅僅是政治上的,也包括現在商業社會或者是全球一體化,或者是民族主義,他的獨立性是藝術家基本的一個職責。我們國家説:“我們反對這個世界是一級的世界,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多級社會。”那麼在一個健康的社會裏面應該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立場。

  從這方面來理解的時候,“像野狗一樣生活”的這個態度和他的基本責任是相關聯的。你可以試想,這個家狗不管有多厲害都是不咬主人的,因為主人給它食物。如果它把主人咬了,它的食物來源就斷了。這個就是為什麼取 “野狗一樣生活”這個名字的原因。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岳敏君、方力鈞成配角 "大師"和他們的老師(圖)
· 方力鈞個展試水 周春芽明年赴臺
· 方力鈞:二十五年一回眸
· 方力鈞25年回顧大展明日亮相台北
· “生命之渺”方力鈞個展
· 方力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