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岳敏君、方力鈞成配角 "大師"和他們的老師(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5 10:04:57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今日美術館近日展出的“師生源”畫展中,岳敏君、方力鈞等成名藝術家都成了配角,而展覽的主角則是他們曾經的老師—張義春。

一個有趣而且規模不小的美術展4月在今日美術館2號館舉行。這名為“師生源”的展覽,參展作品達150余件,參展藝術家包括陳光輝、方力鈞、馬冰、孫綱、王文生、王志平、張林海,岳敏君,而這次他們都是配角,展覽的主角則是他們曾經的老師——張義春。

在任何領域裏,都會出現一種類似的現象,即在某一特定時期,會同時有一批人才出現在同一地點。1979年在邯鄲市群眾藝術館成立的美術培訓班,在80年代初所培養出的多名美術學員,均成為當代中國畫壇叱吒一時的人物。而今天,他們的作品悉數出現在這個展覽中——當然是作為當年美術培訓班的老師張義春的陪襯。

本次畫展所展出的張義春作品,創作時間主要集中在1980年前後以及2000年之後,包括近幾年畫家所創作的十余幅油畫(其中以靜物為主),還包括數十幅炭彩畫和鉛筆畫。張義春受傳統西方美術影響很深,有著不錯的素描基礎,當年作為老師也是主教素描課。其油畫作品雖然規模不大,但在色調相近的物體的色彩表現上,有著很強的把握力。而無論是80年代還是近兩年創作的炭筆、炭彩畫,作品中都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家人、城市一角、異鄉寫生、火車站、戲劇人物……這些都是張義春所樂於表現的對象。他的作品中規中矩,體現出一種平和的精神面貌。

岳敏君展出了他2009年的油畫新作《舞臺內外》,仍是3個笑面人。我個人不喜歡他的“笑面人”系列,而“笑面人”以外的作品,我反而都很喜歡。重復其實也是挑戰的一種。笑面人造型本來是來自於底層生活的一種反映,而現在它成了名與利的象徵,成了一個像LV那樣的品牌,這就給人一種特別擰巴的感覺。

張林海也是這種強調“重復”的畫家,他這次展出了2008年以來創作的幾幅新作,均以《同類》為名,所繪的同是莫名沉寂之地中的大群兒童。不知為什麼,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會使我馬上聯想到波蘭畫家Zdzislaw Beksinski,包括他的用色和構圖。如果我沒看過Beksinski的作品,我可能會認為他是個相當不錯的畫家,但遺憾的是,他作品的表現力無法與Beksinski相比。

孫綱知道的人也許不多,但他的景物油畫相當出色,簡單、寧靜、返璞歸真,雖然是油畫作品,卻給人以水彩畫的印象。儘管他也在作品中描繪當代生活中嘈雜的一面,但卻是以異常靜謐和充滿童真的方式來表現的。李士進的作品很多人比較熟悉,他本次展出的油畫作品中,2006年的《豐收四季》是一個亮點,借用傳統中國畫梅蘭竹菊的畫幅,用油畫的工具描繪了冬瓜、西瓜、南瓜和木瓜。方力鈞則展出了他2004-2006年之間創作的大型油畫作品,畫面中,幾位嬰兒騎在鵝背上,正從水面中飛向天空。此外,本次展覽中陳光輝和王志平的雕塑作品、裝置作品和色粉畫也值得一看。但整體而言,除去老師張義春的作品,也只有孫綱的作品給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岳敏君:藝術北京現場,不敢看自己的作品
· 岳敏君兄弟:從我出發看社會
· 岳敏君:繪畫要不靠譜
· 方力鈞:二十五年一回眸
· 方力鈞個展試水 周春芽明年赴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