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
翻開近30年的中國當代美術史,四川地區(包括重慶)藝術家佔據著重要的篇章。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傷痕美術”與“鄉土主義”席捲中國美術界,這一時期四川地區涌現出了高小華、程叢林、何多苓、羅中立、張曉剛、周春芽等一批中國藝術界的重要人物,形成了“四川畫派”的基礎,同時也奠定了它在中國藝術界的地位。其中很多的藝術家如今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界的泰斗級人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這些藝術家的成功給他的後繼者樹立了標桿,四川藝術家才能一批一批不斷的涌現出眾多優秀的藝術家;在青年一代中,郭晉、郭偉、張小濤、趙能智、楊冕等藝術家成為“川派”少壯派主力,也成為目前中國創作力最為旺盛的一批藝術家;甚至像李繼開、熊宇、曹靜萍等一批藝壇新秀也日漸受到藝術市場和學術的偏愛,目前藝術家最為明顯的“卡通藝術”傾向,在四川藝術家中也最為盛行。
如今在川渝地區有像重慶坦克庫藝術區、成都藍頂藝術中心等地方聚集著眾多的藝術家,全國各地的藝術經紀人、批評家和策展人等都對這些地方趨之若騖。四川藝術家之間雖然在創作上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向,但是在四川藝術繁榮優良傳統對他們的藝術道路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藝術界和藝術市場人士對四川年輕藝術家的偏愛在一定程度上不無道理,至少裏面的大多數藝術家能夠像他前輩藝術家一樣能夠堅持藝術創作的道路,而不是遇到些許挫折就轉行而半途而廢,這種信念對於一個人能否成長為優秀的藝術家至關重要。但是,在年輕一代四川藝術家中一部分人呈現出浮躁、投機的心理,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動輒開出十幾萬的畫價,四川地區的藝術家面臨著目前中國所有藝術家同樣棘手的問題——藝術怎樣面對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