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陳默:面對“學術暴力”我很難沉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25 16:39:02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藝術界的批評家年會今年才第二屆,卻已迅速凝聚了一批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批評家,如水天中、郎紹君、賈方舟、王林、朱青生、鄒躍進、楊衛、魯虹、楊小彥、孫振華等,還有接受筆者採訪的陳默。在中國的藝術批評與世界高端藝術批評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批評家年會要“致力於中國藝術批評的學術建設,促進批評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出美術批評新人,關注和推進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無疑是批評家們的積極姿態。兩年下來,“年會”的權威性越來越明顯,其“年度人物”的評選(包括批評和藝術),更因專業眼光和學術考量方式而顯得既嚴肅又高調。日前,筆者採訪了從“年會”回到成都的批評家陳默。 

陳默

  “學術暴力”這層紙是我捅破的  

  問:第二屆批評家年會好玩嗎,您提出了什麼問題?  

  陳默:(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有關於“學術暴力”的問題,是我把這層紙捅破的。今年《美術焦點》雜誌上,針對批評家魯虹刊登了十幾篇批評性文章,故意採用他去年在一個聚會上的相片,腦袋都被照得扭曲變形了。而且(寫文章的)都是同一個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我在年會上只談事沒談人,老年、中年、年輕批評家的觀點出現分歧很正常,但如果一部分年輕人被長者組織起來針對某一個人進行“批判圍攻”,步調如此統一、觀點如此雷同、聲音趨於一致,是很不正常的。(我還提出)年輕人是不是應該很早培養批評的獨立人格,在未來的發展中才不會人云亦云、趨炎附勢。而你的獨立性越強,輻射面、影響力才越大。  

  “批評應以善良為前提”  

  問:但弗洛伊德認為年輕人都有“弒父情結”?  

  陳默:那不一樣。比如我對某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見,我們掐個“你死我活”都沒關係。但如果陳默組織二三十個人“圍攻”,性質就變了。國內一家十幾年前很好的美術雜誌,在(上個世紀)90年代淪為主編發泄個人私憤的工具,比如組織文章批判朱青生、水中天“為行為藝術鳴鑼開道”,不能容納藝術的多元狀態,(出現諸多“學術暴力”),我就再也不看了,也不訂了。(藝術界)“學術暴力”現象在2008年尤為嚴重。批評應就問題本身展開討論,應以善良為前提,以誠實的心態、在中庸的寬鬆氣氛中進行,而不是你我為敵、“圍攻毆打”。要把對方“殲滅”掉,不是暴力是什麼?!當然,正常寬鬆的學術空氣不是一種縱容,我特別談到了年輕人的發展。有些年輕人很著急,好像做一兩件事,一夜之間就可以成為“天王”,“雄霸天下”,這沒有用,(想成功)要靠長年的積累。  

  “不成熟,經常搞得自己頭大”  

  問:呵呵,一直覺得您是批評家中個性很鮮明的一位?  

  陳默:我其實一直希望自己更沉穩、更老練、更中庸,因為以前經常犯這種“錯誤”——發現問題,很難沉默,要提意見。有人經過觀察,説我“不成熟,經常搞得自己頭大”。但我要完全改變很難,其實只要與人為善,以誠懇、獨立的學術判斷為前提(做事),行為方式有瑕疵也可以(被人接受),沒有説每個人都必須一樣。我以我的邏輯方式存續下去,可能有很多遺憾。(人都是這樣),終了回頭看,滿意與不滿意、合理與不合理的,兩元都存在的狀態下,形成了人生的一個整體。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Art+ Shanghai:Mr Modern
· [專稿] 張冬鴻版畫展
· [專稿] 《homee》新晉香港女性藝術家聯展
· [專稿] 彼岸畫廊——青春宣言
· [專稿] 全國青年美術家提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