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四川畫派”: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免檢産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25 16:36:24 | 文章來源: 華西都市報

  如果要考察一下近些年來中國油畫市場中的事件,那“四川現象”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要是對近年藝術市場熱銷榜上的“釘子戶”做個普查統計的話,估計“四川油畫”要佔驚人份額,所以在市場各界的心目中這些作品簡直就是市場免檢産品,直接對接著熱銷和高利潤。如今川軍核心力量已經是身價不菲,要想試試水不僅要有人民幣,還要有點身份。四川藝術群體的高利潤誘惑資本的大手伸向更年輕的藝術群體,頗有咬定四川不放鬆的勁頭。但上一代的成功模式是不是真的屢試不爽呢?是不是隨便抱住一個就意味著和未來的明星發生關係了呢?從理論上説:有點懸!

  四川啟示:團結就是力量!

  “四川畫派”是個歷史延伸的概念,其中涵蓋了以四川美術學院的藝術家為核心的藝術群體的探索、傳承與拓展。在這些過程中,77、78級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們奠定了後來在中國油畫歷史上風生水起的地域流派的基石。在四川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藝術家的激情和感慨少了些束縛,多了些率性和寬鬆的土壤。至今仍讓很多親歷者激動的“野草”畫展就在那時破土萌發,而在文革之後,以程叢林、高小華為代表的反思一派秉持著厚重的歷史批判意識和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以自己的畫筆開始了影響川美油畫一個分支的探索和開創,同時以何多苓等為代表的另一支力量也在啟動,在個人化的精神性世界中培育出頗具浪漫情懷的夢花園。

作為川軍少壯派的張小濤將程叢林和何多苓描述成川美的兩大精神派系,“程叢林和何多苓在考進美院之前就已經畫的不錯了,他們兩個就像是老大哥,後面的藝術家都像小兄弟跟著他們,至今我們見到他們還是充滿敬畏的感覺 ”。其實正是這種對於繪畫技藝和理念的認同,並在此基礎上的創生演化出四川油畫後來的五彩紛呈,但在豐富中仍可見淵源傳承。所以其實之所以被稱為四川畫派是成立的,就是因為其中蘊含著一種以地域為圈層的文脈傳承和精神皈依,這個構成了一種藝術上的血緣流傳,而也因為此,這個地域的藝術傳奇才會延續至今。

  也許是盆地的地緣關係,相較于其他地區的藝術群體,四川藝術家顯得更加團結。這種抱成一團的方式,在藝術上可以互相觀摩和指點,在藝術生態中則可以相互提攜。“現在有四川美術學院的學生拿著他的畫來讓我看,我都是很認真的去看。我特別能夠理解他們的現在的心態,因為我當時也是這樣子。那個時候很幸運,我們的前輩們沒有將我們拒之門外,而是言傳身教、提攜有加,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要是當時是被拒絕,那絕對會對以後的藝術道路産生負面影響。提攜後進,我想這也是四川美院形成的一個傳統”,張小濤如是説。

  而即使是在北京看四川藝術家的個展,你也會看到四川藝術家濟濟一堂,氣氛融洽,這也是一個團結的佐證。藝術上的傳承遞進,現實中的相互提攜扶持,精神上的皈依感召,這些在一個穩固的文脈的傳承和超越下,就演化成了如今藝術和藝術市場中的四川軍團。他們一個方面保持著對中國社會變遷的敏銳把握性,並將之以特有的形式視覺化。另一個方面,他們以一種地域的文化凝聚力量,在這個日益全球化的中國走出了一種特有模式。

  資本“熊抱”下,年輕藝術家是不是還能靠得住? 現在出去到圈子裏面聚會的場合坐坐,充斥于耳的就是某某畫廊又去四川簽人啦,某某藏家準備投入一個億運作那個川美在讀學生,諸如此類。不知道這樣發展下去,四川的年輕藝術家見面的口頭語會不會變成“今天你簽了嗎?”。作為市場行銷邏輯,著名品牌和該品牌的衍生系列是會形成一種銜接的價值鏈,所以無論是掌握了鏈條的那一段都是可以獲得相應的利益的。正是出於這種邏輯,很多的畫廊主和投資人成百雄師過大江,前仆後續的去四川美院蹲點找礦。他們相信只要是這裡出來的藝術家,其創作的一定就是市場免檢産品。簽下了一個年輕人,也就等於傍上了未來的明星,僅僅就是想想,這個願景也是蠻讓人激動的。

  而有些四川美院的年輕藝術家也是嫺熟的掌握著局勢,秉持著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古訓,在前輩的成功邏輯和啟動經驗的言傳身教下筆耕不輟,也熱情的接受資本的熊抱。但是説實話如今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不再有一個一代人都經受過的刻骨銘心的挫折,也沒有了任何的統一的假想敵去批判和對抗。所以這個時代不僅僅是四川地區,就是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也都進入了多元化時代,沒有了一個強勢文化力量和同步的社會變遷體驗,因而也就在一種內核上對前代形成了區隔,而資本正日益擴大著這個區隔。所以那些年輕的小水手需要尋找的是新的舵手,而前輩的傳承要在這裡部分失效了。

  另外還有些問題,一個是安逸的環境中培養的小煩惱以卡通的形式被批量傾訴,且其風格極其接近商業插畫。還有一個問題很嚴重,那就是有些年輕藝術家有些太過商業化,在資本的要求下直接變身成了勞模,批量化生産的流程帶來了時間的耗費和品質的難以控制,而這些正是藝術的敵人。所以説資本的發燒往往帶來的就是藝術品質的稀釋,尤其是其終端伸向了尚未成熟的藝術創作端的時候。而換個角度,操作者要是太多相信免檢神話,那大浪淘沙之後資本蒸發也是在所難免。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Art+ Shanghai:Mr Modern
· [專稿] 張冬鴻版畫展
· [專稿] 《homee》新晉香港女性藝術家聯展
· [專稿] 彼岸畫廊——青春宣言
· [專稿] 伊·格圖·蘇塞納個人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