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理想與初衷往往被現實處境的殘酷所摧毀。官方的展覽或由正式美術館承辦的大型展覽在規範化、系統化以及經驗上來説,具備舉辦相應條件,所以在策劃與操作上比較順遂。而由民間資本贊助的展覽,以這次第二屆成都雙年展的籌辦為例,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關注和為今後策展謹慎對待現象及問題。
一是當商品和消費已經全面佔有我們的社會生活時,人與人的關係經歷了從存在到佔有然後到炫耀的演變。原來那種以政治強制和經濟手段為主要得管理方式已經被文化意識形態控制所取代,通過文化設施和大眾傳播媒介構築的瀰漫于日常生活中的偽真實出現。藝術家或獨立策展人的任務就是向大眾澄清他們無意間的整個社會的日常倫理標準,以拒絕的姿態改變日常生活,擺脫慣性,從而改變權利關係,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二是作為獨立策展人,盡可以嘗試著不同的策展方式,但其底線不能滿足於展覽的“實實在在”展出後,其自我意識和獨立策展立場被烏托邦的想像或幻想消解了。其實這次展覽的主題與方式就是想探討利用大眾文化的機制、資源,展示出藝術家在對待大眾文化現象的藝術轉化的視覺出位,從而提升出獨立的判斷與思考。但是,一不留神,策展人和藝術家都成為商家功利性訴求的籌碼,淪為商家達到其商業目的的一個資源,甚至可悲地成為成都啤酒節、成都夜市的一個環節、一個單元,被商業“轉化”為無意義的表演式的消費“景觀”。三是在中國當下流行的幾種策展方式上,作為展覽機制的逐漸建構過程中,應杜絕民間資本贊助展覽後的隨意而為,或對已承諾的原則、合同、事項出爾反爾;同時作為民間資本在贊助藝術的過程中,起碼要具備承辦大型展覽的資格與條件。否則,縱使策展人提出了有價值的策展理念,參展藝術家的作品計劃也很充分,也難於實現。這次展覽的傖促、混亂以及開幕後的展示效果足以説明瞭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目前各類展覽的策劃有與體制或官方、與民營資本、與藝術中心、與畫廊的合作,也有純民間的獨立策展等等方式。這些展覽陸續與普通觀眾見面後,“體制”終於不能再成為藉口和理由,習慣以“反主流”形象出現的獨立策展人將怎樣面對這一新的策劃環境,怎樣在個人的策展特質和大眾的需求中找到新的平衡點?獨立展覽的價值在新的環境中應當怎樣體現?獨立策展的基本立場和態度的底線在哪?等等問題都值得策展人的反思和吸取其經驗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