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美國博物館數字化搶救珍貴藝術家檔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31 11:17:3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今年10月初,美國梅尼爾收藏博物館宣佈與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的現代藝術技術研究中心展開闔作,將藝術家檔案數字化。梅尼爾收藏博物館于1990年開始實施藝術家檔案項目,這個項目因收藏著名藝術家關於藝術品製作或保存等看法的第一手資料而為藝術界所推崇。如今通過數字化歸檔,原本為藝術家和藝術收藏者製作的資料將通過網站面向公眾開放。

對博物館來説,運用現代科技的宗旨就在於如何保存已歷經滄桑的珍貴收藏品。而保存現代和當代藝術品對收藏者和藝術家而言是一種新的挑戰,這一切都直接體現在藝術家檔案項目的訪問中。隨著藝術品的物理收藏技術不斷演進,人們對藝術品的期望也逐漸提高。由於對現代藝術品的“健康”與“亞健康”甚至是“病危”狀態沒有統一的標準,藝術家們才是最有發言權的,他們是評估藝術品目前保存狀態以及界定該藝術品應該如何保存的權威。因此,梅尼爾收藏博物館前任館長卡羅·曼庫西·恩加羅開始採訪藝術家們,記錄他們對如何保存及展覽自己的作品的看法,盡可能關注到每件藝術收藏品用料以及使用技術的細微差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存藝術品。

據悉,採訪都是在有藝術作品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樣方便採訪者和藝術家們就藝術品的現存狀態展開切合實際的探討,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採訪形式則非常隨意和坦率,有時在藝術品收藏閣拍攝,有時候則轉戰藝術家們的工作室,有時直接在展覽館拍攝,為的是讓人們更直觀了解如何保護藝術品的知識。

現在,藝術家檔案的數字化嘗試無疑是這一項目的又一飛躍。相較于20年前,關注藝術、喜愛藝術的人不斷增多,普通人收藏藝術品的趨勢也有明顯上升勢頭,因此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渴望了解這些資訊,藝術家檔案數字化可以輕鬆地滿足這些人的心願。同時,藝術家與收藏家們也不用專門趕往博物館翻找資料了。

“我現在點擊幾下滑鼠,就可以看到最原汁原味的藝術品收藏經驗了,這真的很妙。”來自紐約的一位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在梅尼爾官網上的留言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喜悅。其實,數字化藝術家檔案也避免了採訪資料本身因時間流逝而受到損害。“藝術家檔案數字化是保存它們的最好方式,我們不用再擔心因錄影資料年久受潮或與現在播放技術不匹配等突發狀況了,”梅尼爾收藏博物館一工作人員表示,“並且這也極大地節約了檔案保存成本。”還有一個原因是不可忽略的,讓更多的人走近藝術家檔案,對現代、當代藝術的傳承和發揚也有不可小覷的作用。

參加採訪的包括美國當代畫家賈斯培·瓊斯、抽象畫家布萊斯·馬爾頓以及以波普風格的巨大油畫出名的羅森奎斯特等多位國際知名現代及當代藝術家。目前,通過梅尼爾收藏博物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與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的現代藝術技術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已經有長達50多個小時的33段採訪影片挂在了網上,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觀看並學習藝術家們製作和保存藝術品的經驗。這些稀有並且意義非凡的藝術家檔案,現在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口述歷史”數字圖書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