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東盟博物館館長呼籲加強國際合作共用人類文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1 16:53:3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綜合

2011中國-東盟文化産業論壇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幕

中國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與廣西自治區副主席李康敲響2011中國-東盟文化産業論壇開幕的銅鼓

為期兩天的中國-東盟文化産業論壇于10月19日在廣西南寧開幕,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文化官員、博物館館長等專家提出,應加強國際博物館間的合作交流,將陳列展覽內涵的提升作為博物館最核心的文化産品。

印度尼西亞大學講師Supratikno rahardjo説,儘管印尼公立博物館長期以來實行超低門票制度,但遊客仍很少,價格5倍于公立博物館的私立博物館卻吸引了很多遊客,主要是公立博物館管理水準低下、展覽內容缺乏吸引力。他認為,博物館應加強區域間的合作,提高展覽水準,讓博物館更有吸引力。

越南廣南省博物館館長陳晉榮説,廣南省的觀光勝地和博物館結合了有形和無形的內容。邊遠地區和與世隔絕的山村工匠們被邀請到博物館做“現場表演”,如做樹皮衣服、紡織錦緞、編織籃子和雕刻木雕等,這樣遊客就能完全理解一些文化形態和民族文化産品。這些富有創意的活動吸引了旅遊者,滿足了他們對觀光勝地和博物館文化産品不同的需求和消費。

他説,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獲得合作夥伴、同行和國外博物館的注意,以開展博物館活動、創造與我們當地特色相關的文化産品。

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論壇上説,博物館陳列展覽內涵的提升作為博物館最核心的文化産品,陳列展覽應提倡精品意識,適時進行調整,不斷提升陳列展覽的科學與藝術內涵。同時,應拓展博物館的傳播功能,發揮博物館文明對話平臺作用,推進文物展覽交流,引進世界文明展覽,共用人類優秀文化成果。

南寧市民在參觀緬甸銅騎牛濕婆神像

正在廣西博物館和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的越南及緬甸兩國的文物展吸引了大批觀眾。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廳長余益中説,近十年來廣西的博物館與東盟十國的博物館在管理層互訪、學術研究、文物展覽和人員培訓等方面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取得了基礎性的成果。

“東方文明之光———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和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所展出的118件(套)文物均是從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藏品中精心遴選的,源自柬埔寨、中國、印度、日本、朝鮮、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等9個亞洲國家,有陶瓷器、青銅器、玉石器、木器、漆器、銀器、玻璃器等多個品種,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宗教塑像、建築構件以及裝飾品,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20世紀。雖經滄桑,至今依然散發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光輝。

昨日,不少南寧市民聞訊前往觀展,許多人還帶著相機拍攝留念。市民陳阿姨則對展示各種佛教手勢的“佛印”很感興趣,她還按照展示圖模倣“降魔印”“禪定印”“無畏印”等手勢。

2011中國-東盟文化産業論壇以博物館運營管理及其文化産品創意開發為主題,探討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的博物館在免費開放和經濟全球化、文化産業發展背景下如何進行運營管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並實現中國與東盟各國博物館間的産業交流與合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