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停滯”還是“前行”?──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研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4 09:20:56 | 文章來源: 北京文藝網

2005年以來,伴隨中國經濟起飛,中國藝術市場呈現空前活躍的局面,中國當代藝術出現井噴的勢頭,眾所皆知的F4(方力鈞,岳敏君,張曉剛,王廣義)藝術天王佔據了中國藝術市場的半壁江山,各大拍賣機構也呈現活躍交易的景象。進入2008年,伴隨奧運效應的消失和全球經濟危機的衝擊影響,中國當代藝術進入了迅速冷卻和消失勝境的狀況。

一些指標性藝術家價格在危機後有大幅的調整,首先上拍作品只有先前的一半,且成交率下降20%--30%。其次,作為買家期望值的最高價也大幅下降。方力鈞的代表作系列如光頭系列,早期版畫系列在市場缺位,而這類作品的抗跌性最強。

如何看待2008年後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態勢,如何看待正在面臨轉型的中國當代藝術現狀,如何面對變化多樣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適時地調整學術戰略,來迅速地轉換應對機制,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空巢化

2008年底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迅速地影響世界經濟的整體發展,活躍紛繁的中國當代藝術迅速出現偃旗息鼓的態勢。

隨著尤倫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非營利性機構將要撤出中國的傳聞蔓延擴散,西方世界國際基金會介入和試圖佔據中國藝術市場的態勢受到極大打壓,中國當代藝術家紛紛淡出798藝術區和中國嘉德拍賣公司等曾經風頭勁出的作秀現場。當代藝術家也從被一夜捧紅的明星變成黑夜烏鴉,紛紛尋找遠處棲息的落腳處,尋找家園式的精神遊弋狀態。象F4其中的方力鈞,岳敏君等紛紛去往雲南麗江,大理等地,尋找理想中的世外桃園,去營造和建設另一種符合理想境界的勝地。

二、泡沫最大化,經濟利益最小化

象張曉剛,岳敏君等當代藝術獨領鰲頭的藝術家,曾經創下中國拍賣和世界拍賣紀錄的“大 腕”,在整個市場處於上升和騰飛階段時,也保持著相對清醒和理智的狀態,並不象某些媒體宣傳造勢的那樣,一味地完全地由市場操控和裹脅;並且他們在藝術市場處於瘋狂狀態時,曾經發出“作品售出後,作品即已與藝術家失去了直接關係”的聲明,證明他們擁有作為一位夠得上稱為“現代藝術大家”的自我警醒意識。

而當中國藝術市場的泡沫迅速地走向破滅,走向潰敗之際,曾經讓全體人民看見未來經濟宏觀景象的“藝術股民”們,曾經的藝術市場的虛熱泡沫和虛擬未來現實,則讓歐美國家基金會和國外大型藝術博物館試圖介入的企圖,也迅速地幻變成了各種泡影。

國外進入富豪榜的世界頂級富人們,試圖躍躍欲試進入的中國藝術市場迅速之間演化成為一種可以迅速降落的“空中煙火”,那些試圖或者尋求佔領中國藝術市場的國際勢力和國際財團,適時理智地改變了投資策略和投資份額,緊緊壓縮銀根,控制住了可能變成各種泡影的投資行為。

三、虛擬化

在數十年前,曾經艱苦紮根,思考未來和調侃人生的“潑皮”哲學思想影響和造就了整整一代人。中國現實的殘酷性,體制的不合理和官僚腐敗現象,讓許多熱血青年選擇了出國,出走,出家,然而社會的進步和制度的完善,又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歸家園。

曾經的中國式諷刺調侃,曾經的“後文革式”嬉皮無賴哲學,曾經的百氓無聊無奈等狀態,都成為一種消極的處世哲學和態度。那些使得當代藝術家採用“後現代”藝術手法創造出來的眾生相,眾生態和人生百態,使得中國當代藝術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落裏,借助經濟行為的運作和經濟杠桿的力量,呈現出一種極為強大的社會文化時尚潮流。

一夜之間被西方意識和政治潛流操控的“大頭像”,“家族像”和 “文革群像”將曾經殘酷的中國政治鬥爭現實,中國政治鬥爭的嚴酷性和人們遭受磨難後需求補償心理強烈地釋放出來。中國當代藝術的火熱和當代藝術展覽策展的頻繁,一下子將處於非主流狀態人們的心理感受,心理落差和心理補償體驗釋放並達到了極致。

而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又使得經濟杠桿出現了“一頭沉”的局面,中國當代藝術終於再次落入“真空”狀態。而曾經的多媒體裝置和行為藝術則顯現出越來越大型化,綜合化,跨界型特徵。

隨著國家開放和國際交往的擴大,藝術家參加諸如威尼斯大展,巴塞爾藝術大展等國際大展的機遇逐漸增多,隨著高科技技術手段和科技含量的增加,大空間、大體量和大製作的裝置、多媒體藝術探索模式已經開始出現。行為藝術也呈現精緻化和戲劇性的效果,在藝術和政治意識之間尋求出路的粗陋和毛糙製作方式,正逐漸被過濾淘汰掉。

四、拍賣和藝術博覽會的國際化

國際上擁有傳統歷史的索斯比和佳士得拍賣行對藝術市場的掌控能力,中國擁有雄厚資産背景的藝術機構和藝術拍賣行介入藝術市場的操作,越來越多的國際化公益機構介入和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運作和市場運營中,開始出現與國際接軌的趨勢和未來發展態勢。

原來藝術家個人參與藝術博覽會和藝術拍賣會的行為受到嚴格控制。藝術家以畫廊代理的方式介入市場,藝術家與代理機構之間達成協定和合作意向,藝術代理機構根據運營的模式尋找藝術作品潛在的藝術市場,藝術市場的細分化和合理化正在呈現一種良好態勢。

隨著國外藝術機構的進入和加盟,中國民間藝術機構的非營利模式正在形成中。在國家體制和民間運營機制間探索尋找一種來自國外或者中國民間資金資源的模式正在進行中。但是,諸如中國國家美術館的強大體制和代表國家經濟實力的實體存在,對民間非營利性機構的發展還是有著潛在的影響,在如何劃分“藝術市場”這塊大蛋糕的時候,各種機制間存在著不正當競爭的問題。

同時,資金來源是非盈利機構面臨的不可回避的大問題。

1   2   下一頁  


下一頁批評應和市場保持距離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誰的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的上下文與立場
· 中國當代藝術:“走出去”要有自己的精神
· 09中國當代藝術海外春拍整體收縮 中國當代藝術依舊會捲土重來
· 中國當代藝術獨具本土價值
· 過於觀念化模式化的作品沒市場——與新加坡行家談中國當代藝術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