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誰的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的上下文與立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3 09:23:34 | 文章來源: 藝術當代

什麼當代藝術會成為一個問題,這不是因為這個術語漂浮不定或沒有意義,而是因為它所指的東西不同於主流藝術或主流話語的緣故。無論這個詞彙在國外如何被討論,但它在中國更多是一個實踐問題,而不僅僅是理論問題。它不是靠理論邏輯或嚴格的推理論證才具有合法地位,而是憑著批評立場而擁有合法性。批評的立場不是中立的立場,而是一種強烈的話語立場。

在中國的上下文中,如果去討論當代藝術,就會遇到什麼是藝術、藝術家何為或在更大的上下文中藝術指向什麼的矛盾處境。表面上,人們談論的內容都關涉藝術,但在潛臺詞裏,它們都含有政治上下文或含有政治禁忌。譬如,《美術》雜誌和《美術觀察》就在近幾年刊載了多篇文章批判後現代主義和當代藝術,認為它們是西方意識形態的藝術。黃河清稱當代藝術是一種美國藝術。這些官方媒體把當代藝術看成是消極的藝術的原因在於當代藝術具有和官方倡導的主旋律的藝術不同的或甚至衝突的含義。

在這種相互衝突的上下文中,究竟當代藝術指什麼或當代藝術應該分成幾類就有必要有所廓清。否則,我們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或爭論得沒有意義。

一、當代藝術絕對不是一個時間概念

如果當代藝術是這種指向,就沒有必要爭論它的定義或它的所指。一般情況下,人們稱他們的藝術為當代藝術,不過是很含糊地暗示了他們的藝術的當代性而已。就此而言,可以證明當代藝術具有它自身特有的東西。類似情況就是作為範疇的現代藝術:我們提到現代藝術,我們會把它區別於傳統藝術或古典藝術。即便我們對此不做清晰的區別,我們也仍然知道我們的意思,也明白什麼時候使用這個詞。鋻於官方媒體刊載的大多數文章的觀點都持反對態度,從而説明瞭當代藝術不是一個時間基礎上的藝術,否則,它們沒有必要去批判它或去否定它。

二、作為歷史寫作的當代藝術

事實上,當代藝術在中國引起關注是在1990年代後期。作為現代中國20世紀的一種藝術史寫作和批評,作為一種概念的藝術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每一個階段的特點都有某些突出的現象和藝術實踐。譬如,在1920年代,熱門話題是傳統中國繪畫如何改變或如何進行革命——特別是水墨畫創作的觀念。這場辯論是由政治家康有為和陳獨秀點燃的。在1930年代和40年代,在這個短暫的時期內,西方現代主義引入中國,但當時的主流話題是如何把寫實主義當作一種技法,去應用到抗日戰爭中、用到社會進步上。在整個1950到1970年代,藝術是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在這三十年中,藝術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指意。官方所提唱的藝術被稱作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藝術的用途就是社會為工農兵服務。基於這樣的目的,最受推崇的技法首推寫實主義,不論是什麼類型的藝術,例如繪畫、雕塑、水墨畫、宣傳畫、插圖等等,都推崇寫實主義。所以,一提到寫實主義(現實主義),就意味著社會生活和一種具像方法。即便傳統的水墨畫,也要加上若干社會主義建設的場景、有一些工業化的符合,如水庫、公路、工廠、煙囪等等。

這一時期只有寫實主義是允許的,因為寫實主義很容易辨認,很容易用來描繪故事或敘述歷史,特別是和革命歷史有關的故事。所以,革命和政治運動都是當時普遍的宏大敘事主題,而現代主義及其相關技法則不被鼓勵,甚至受到嚴厲批判。這就是為什麼文革在1979年代末結束之後,現代藝術的介紹和模倣會激起了一股視覺震蕩和意識觀念的衝擊。如作為一種概念的抽象美被吳冠中提出後,它引起全國的討論和爭論,涉及到藝術應該是什麼、藝術如何被評價的問題。這是1980年代發生的藝術的大的背景。如果這樣的上下文沒有考慮進去,當我們討論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的進程和轉變,就會不知所云或不能適當地評價它。這樣的背景也就與我們今天要討論的當代藝術密切有關。

在1980年代,與新的有挑戰性的藝術有聯繫的最流行詞彙是“現代”。這個“現代”是對之前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一種回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強調政治主題和單一的具像描繪。同時,藝術家也受到表達媒介與方法的諸多限制;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沒有表達個性和觀點的自由。所以,當實行開放政策後,藝術家感受到一種解放感,呼吸到藝術觀念的新鮮氣息:大量的西方哲學、文學著作翻譯出版,如尼采、薩特、弗洛伊德的著作,它們激勵著藝術創作。之後,年輕一代的藝術家開始出現,與他們前輩藝術家持相左的態度,他們的創作經常受到不熟悉這種手法與表現內容的人的指責和指控。也就是説,在後文革時期,中國藝術家開始更加開放、勇敢地表現他們的觀點和他們喜歡的主題,不僅僅局限于或限制于官方確定的那些方法與主題。1980年代的中國藝術家經歷了思想解放。那時候,我們把這些年輕的、反叛的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叫做“現代藝術”或“前衛藝術”,他們被置於歷史發展進程的前沿。隨著更多的藝術概念引入國內,中國的藝術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當我們去反思中國的藝術所發生過的事情時,就不要忽視1980年代直到現在的藝術都曾收到國外資訊的強烈影響,特別是西方的影響。

到了1990年代並延續至今的是,追求現代又轉向了當代定位。藝術家更喜歡當代的稱謂,遠勝過現代一詞。在今天的上下文中,如果某人被稱為“現代”,好像意味著他們的落伍。因為傳統、現代與當代似乎被水準並列,成為價值判斷的進程。自然,人們願意被列入當代之中,於是他們就更加進步、更有價值。這就是語言的效應。

1   2   3   下一頁  


下一頁美術學院的歷史與問題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中國當代藝術:“走出去”要有自己的精神
· 當代藝術是有“野心”的——谷文達訪談
· 當代藝術正在消失的七個關鍵詞
· 當代藝術要從已形成的套子中跳出來
· 當代藝術中心由紐約轉到北京重拾升勢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