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畫沒有原始藝術的那些歷史復載,但在形式體驗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兒童有一種未被扭曲的直覺,充滿好奇心和新鮮感,能夠將自己感興趣的特徵強烈地表現出來。兒童憑感性作畫,直取主要印象,還有那無拘無束的想像力。早期的兒童是自我中心主義者,兒童毫不顧忌地表現自己的感受,不熟練的畫技並沒有成為自信的障礙,再加上富於幻想,種種夢幻般的奇異景象就被隨手勾畫出來了。這就是在美術上值得格外重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藝術貴在真性情的流露,而模倣本身就是有違純真的表現。
藝術界曾提出,回歸原始和尋根的口號,尋什麼根?不是先感嘆歷史滄桑,去祭祀創始的先祖,而是去體驗那鮮活、純樸的生命感受。藝術與人類同在,本來就關係密切,重建純真自然的藝術表現力,這是藝術向人性的歸復,這是我們原創美術研究者的光榮使命。
既然,7000年前的古人和幾歲的孩童都有藝術的悟性,都有藝術創造的衝動,難道今天的我們這些有更高修養受過更高教育的人們就不能體驗美術創造嗎?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的藝術悟性這一本能是否還存在,是否沒有泯滅。用我的理念和程式,激活你的悟性,你就可以體驗原創美術。
雖然説人人都可以體驗原創美術,但是能否參與體驗還是有一些條件的。原創美術在這裡有一個最高的更本質的特點與屬性:它是非功利性的,它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也就是説,原創美術體驗是一種花錢的高峰體驗,而非以此掙錢的生存手段。原創美術的非功利性決定了它不可能成為所有人都感興趣的目標,他只能成為那些無生存之憂,無功利之想的當今社會高端人群,以及成功人士的高雅選擇。
人的選擇與需求是有層次的,從生理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到自我實現,是逐漸向高層遞進的,其中人的生理生存需要是最低層次的需要。當人們的低級需要滿足了,人們就受那種更高級的“實現”驅動了。例如,歸屬、感情、尊嚴、尊重、欣賞、榮譽以及自我實現的機會等等。“自我實現則是人的最高層次的行為需要。自我實現也許可以大致描述為充分利用和開發天資能力潛力等等。這樣的人似乎在竭盡可能使自己趨於完美,自我實現的本質特徵是人的潛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原創美術需要的就是人的潛力和創造力,它正是社會高端人群和成功人士自我實現的藝術天地。這些人已經完全沒有生活、生存之憂,他們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他們處在社會的高端位置,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讚美,他們缺乏的或者説更需要的是更完美的自我,需要的是激活潛在的藝術悟性,體驗原創美術,達到一種高峰體驗。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説過:“高峰體驗一詞是對人的最美好時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刻,是對心醉神迷、銷魂、狂喜以及極樂的體驗的概括,高峰體驗是人性發展能夠到達的最高境界。”而原創美術的體驗是可以成為成功人士幸福時刻的高峰體驗的。
美術創造不應該是所謂專業畫家的專用詞。馬克思曾經説過:到了共産主義社會,就沒有專門的藝術家了。也就是説,一旦人們的社會生活提高了,社會極大的進步了,藝術創作將會成為每一個人的自由表現的空間,而不成為一種職業了,畫家之所以成為一種職業和生存狀態,是因為在社會的初級階段,在商業社會和功利社會中,社會生存與社會個人的需要,才有了現在的專業藝術家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