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海內外藝術品春拍全部落幕了,人們真切地感受到,在西方炒家操控下紅極一時的“中國當代藝術”炒作尷尬收場。許多拍賣行取消了“當代藝術”拍賣,許多因“當代藝術”走紅而跟風開出來的畫廊紛紛關門大吉。一位剛退出“當代藝術”拍賣業的主管向筆者感嘆道:“我總算離開了這個充滿謊言的名利場了。”
市場方向不明
“當代藝術”被熱炒的時候,許多人都憤世嫉俗地等待著看泡沫吹破的結局。如今泡沫吹破了,美術圈和藝術品市場瀰漫著寂寥的氛圍和沒有方向感的折磨。
誰都明白,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當代藝術,但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方向又在哪呢?學術界不時有此發問。如果就此進行一場學術討論,估計是無窮無盡的。中國美術界時下常被兩樣東西困擾:一是市場行情,一是“美術評論”。且讓我們跳出自説自話的“藝術品行情指數”和“美術評論”,而回歸藝術自身吧。藝術本不是學究的教條,也不是商人的籌碼。它不因為值錢了才有價值!它在人類文明史上被如此尊崇,是因為它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名作反映時代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在盧浮宮被放到如此顯著而重要的位置,不僅是因為它價值連城,也不僅是它的“微笑”有多麼神秘——而更是因為在《蒙娜麗莎》之前,這種樣式的畫只見於描繪神像或王公貴族,達芬奇是第一個把一個平民少女畫得如此尊貴而美麗的歐洲畫家。在西方,達芬奇把繪畫從神壇引入了民間,同時,這個還是出色的科學家的畫家還以那個時代最新的科技理論改進繪畫理論和技巧,使得繪畫的空間感、結構準確性有了重要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