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銅鏡收藏步入理智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09 15:05:44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東漢神人龍虎畫像鏡

嘉德 關祖章舊藏銅鏡

嘉德09春拍 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鏡112萬元成交

林子  

唐太宗李世民曾留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千古名句。其實,古代銅鏡除了作為照面飾容的工具之外,更是我國古代墓葬中常見的隨葬品。所以,古銅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濃縮著文化,鑒證著歷史,創造著財富。這些都是當下古銅鏡逐漸成為當今人們投資收藏古代藝術品的一個小眾卻極具專業性的板塊。

拍賣拉動銅鏡內需

2004年,中國嘉德推出民國時期北京著名收藏家關祖章先生舊藏銅鏡專場拍賣,143面銅鏡全部以高於預期的價格成交,其中一面《唐代脫銀庭院仕女遊樂圖銅鏡》以45.1萬元的高價成交。同年8月,中國嘉德的“中國歷代錢幣、銅鏡專場拍賣會”再次取得驕人成績,152面古銅鏡全部成交,成交總額高達359萬元,其中一面《唐代瑞獸葡萄花鳥鏡》因鑄造工藝精湛,又是王公貴族所用,最後經過激烈的角逐以28.6萬元高價成交。從此,中國的古銅鏡收藏市場日漸活躍。2005年秋拍,一面隋唐《放日圓形瑞獸鏡》以29.7萬元成交。到了2006年秋拍,唐代銅鏡再創高價,上拍中的《放日圓形瑞獸鏡》以44萬元成交,比一年前的成交價上漲了14.3萬元。如今,112萬成交的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鏡”再次刷新銅鏡拍賣歷史紀錄。而之前,過百萬成交的古銅鏡,還有2008年秋拍,中國嘉德的銅鏡專場264件拍品,成交總額達635.58萬元,當時一件元代《纏枝花卉鏡》估價55至今70萬,就拍出了100.8萬元。

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的陳學斌告訴記者,嘉德的銅鏡拍賣一經推出,的確是給古銅鏡收藏和投資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方面為投資收藏者提供了難得的資訊與機遇,另一方面也為銅鏡市場價格的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據。這也是近五六年來,古銅鏡收藏投資越來越高漲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他也指出,目前的銅鏡收藏市場尚屬於“內行市場”,即購藏者大多比較專業,有著足夠的眼力和市場閱歷。因此要想真正進入銅鏡收藏圈兒,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和準確資料。因此,他建議,購藏銅鏡應該從收集標本開始,對銅色、銅質、花紋、銘文作綜合分析,潛心體會,慢慢積累專業知識。否則,“外行人”將根本沒有“進場”的機會。

銅鏡市場還有空間

陳學斌指出,拍賣的火熱在推動古銅鏡收藏市場的同時,也帶來了投資客的進入,炒作也就應運而生,而且造假事件屢見不鮮。很多行家或者多年的玩家開始冷靜旁觀,尤其是滬上的一些老玩家們早已精明收手。實際上,從拍賣場上可以看出,只要是好的銅鏡,真正的藏家不管多少錢都會拿下。據悉,本次嘉德拍出的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鏡”就是被一位湖南長沙企業家在與湖北某藏家的激烈競拍下納入囊中的。而據行家指出,該場拍賣中略有疑問的幾個拍品也沒有逃過買家的眼,即使擁有比較高的估價,但依然遭流拍。對此,陳學斌告訴記者,銅鏡收藏市場已經步入理智期。

不過,他表示,雖説古銅鏡市場價格一直呈上揚線路,中間即使略有波動,但大勢不變。然而,與其他同時期的青銅器和文物相比,銅鏡的市場價位明顯還是偏低的。所以,未來的成長空間依然存在。關鍵在於藏品的挑選上。此時,不得不提到辨別銅鏡好壞、判斷其市場價格的4個標準:第一、藝術性要高,即從其圖案、銘文、形狀和材質等方面去考量,要能反映古代高工藝、高品質的圖文設計和製作,如戰國鏤空鏡、漢唐鎦金、嵌螺鈿、金殼、銀殼、透腿等特種工藝鏡;第二、品種要稀少,最好能見證一段歷史事件,如唐代打馬球鏡,證明了足球起源於中國;第三、品相是否完好,即保存狀況。由於銅鏡多是如土陪葬埋藏之物,所以出土後的銅鏡最好是銹蝕程度越小越好,其中銀光燦燦的“水銀鏡”或者黑漆如墨的“黑漆古”都是收藏佳品;第四、紋飾的清晰度也是關鍵,在銅鏡收藏中很講究版模,頭模鏡最受歡迎。所謂頭模鏡,是指第一次澆鑄的銅鏡,紋路清晰價值超過二模三模。

而古代銅鏡的精品主要集中在戰國、兩漢和盛唐3個時期,它們是古銅鏡的製造高峰期。無論是從流行程度、鑄造技術還是藝術風格,這3個時期的銅鏡都是最值得投資的。目前,市場上的古銅鏡收藏價格,也是這3個時期的價格為最高。相對而言,宋、元、金時代的銅鏡價格較低;明、清時代的銅鏡價格就更低了。從品種來看,漢代的重圈銘文鏡、規矩鏡、神獸鏡、畫像鏡,隋唐的瑞獸葡萄鏡、花卉鏡、花鳥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等均是鏡中的珍品;上述年代的特殊鏡種,譬如鎦金、錯銀,鏤空彩繪,螺鈿鏡、金銀平脫、貼金貼銀鏡等更是珍貴。陳學斌透露,雖然現在銅鏡收藏的概念已經很火熱,但與其他古玩相比,其受眾圈還是很小。加之金融危機的影響,古玩市場中的交易也受到了一定衝擊。所以,不少賣家也就不再像金融危機爆發前端著高價位的架子了。把價格放低一點,才能讓交易兩旺。

文物價值是趨勢

已經玩了快20年古銅鏡的陳學斌告訴記者,目前古銅鏡買家們大多還是看重的是古代銅鏡的審美價值,即藝術性。而他認為,銅鏡在考古學研究中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鏡有著各自特徵,因此,銅鏡對於古代墓葬的斷代是重要的標準器之一。陳學斌表示古代銅鏡的文物價值、歷史考證和研究價值必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實際上,銅鏡也是中國青銅器鑄造史的一個延續和獨特風景。我國夏、商、周被稱為“燦爛的青銅器時代”,然而到春秋戰國以後,青銅器逐漸衰落,被更先進的生産力代表鐵器所取代,但青銅鏡的製造和使用卻並沒有因青銅器的衰落而衰落,相反,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展。可以説,古銅鏡在青銅文化的大家族中是獨立和自成體系的,或者説是青銅文化的延續。歷代銅鏡的鑄造工藝、銅質、紋飾、銘文等無不反映特定的時代背景,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及風俗習慣等。正如陳學斌所説,真正的高價銅鏡重點不是看其年代,而是看該物是否屬於那個時代的精品。嘉德2006年秋拍會上,正是銅鏡市場預冷時期。一枚唐代的放日圖形瑞獸鏡最後成交44萬元,成為全場最高價。在影響價格的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此鏡紋飾和銘文均為唐代早期鏡中所罕見,工藝精湛,品相極佳。換言之,購藏就要收“好鏡”。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2009全國收藏文化藝術節將在江西舉辦
· 天津首屆民間古玩藝術品收藏展覽會開幕
· “鑒寶收藏論壇”受到民間藏家追捧
· 漆畫鑒賞及收藏價值分析
· 傳世鎮尺收藏價值高 鎮尺收藏市場未成氣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