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當下中國畫創作患文化貧血症:中國畫 誰來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19 13:36:41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吳林田

文匯報最近刊文説,當下中國畫創作患了文化貧血症(見4月10日《文匯報》鑒藏版)。豈止是中國畫創作?其他美術品種也有如此現象。豈止是當下?分明已貧血了許多年。

貧血的原因何在?缺文化,所以叫文化貧血症。貧血可不是鬧著玩的事,四肢乏力,頭昏眼花,幹什麼都沒勁。但奇了怪了,那些患了文化貧血症的畫家們卻如打了雞血似的,畫得更歡,賣得更貴,活動得更多。

現在的某些國畫家們,嘴裏説著傳統,一下筆,傳統不知跑哪去了;嘴裏喊著師造化,已經好幾年不出門,光忙著在家裏數賣畫的錢,所以“頗具規模的中國畫畫展裏,有相當一部分參展作品不中不西,非洋非土,雖然名為國畫……卻遠離中國文化的內涵意韻。”

我一直認為,中國畫的門檻比其他畫種高。素描色彩畫得好的人不一定能把國畫弄好,徐悲鴻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潘天壽毫不遲疑地反對,並在浙美(現中國美術學院)國畫係不設素描課,這種魄力只有對國畫研透至深的人才會有。事實證明,潘天壽是對的,浙美最輝煌時恰是國畫最繁榮時。潘天壽國畫畫得好,素描、色彩、油畫肯定不行;徐悲鴻畫油畫,也畫國畫,但徐悲鴻的國畫是油畫家玩的國畫,與潘天壽的國畫境界相去甚遠。

套用“貧血論”説法,徐悲鴻的國畫是貧血的國畫,潘天壽的國畫是文脈清晰的國畫。中國畫的門檻高在國畫家要通書法,要會作詩,要懂篆刻甚至更多。通書法,筆力才厚,筆法才對;會作詩,説明你文學修養不錯;懂篆刻,構圖、細節才會有新意,否則,你畫出來的國畫看上去會“很貧血”。

當下,國畫確實沒落了,因貧血而沒落,因當代藝術的過分招搖而沒落。畫的人少,就比踢球的人多些,畫得好的人更少。場面上熱鬧的某些國畫名家們是不足信的,是徒留虛偽的謙遜或不明就裏的張狂。

但中國畫還得有人去畫,問題是,由誰來畫?我們不能光指望美院、畫院、研究院能培養多少國畫英才出來,我們需要“高文化素質,對中國畫充滿熱愛之情的一流人才。”振興中國畫便指日可待。但願不是奢望。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張立行:當下中國畫創作患了文化貧血症嗎
· 中國畫成國內各類青年美展弱項
· 杜大愷:尋求中國畫的當代性自覺
· 21世紀中國畫的發展與走向——張立辰訪談
· 中國畫發展需要“正本清源”——訪政協委員、中國畫研究院院長龍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