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張小濤:真正可以教的學生並不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23 18:24:23 | 文章來源: 頌雅風藝術月刊

1996年您就在西南交大教書,請您談談當老師這麼多年的感受。

教了這麼多年書,我體會到真正可以教的學生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高校這個系統,有時候真的感到無能為力,對教育還是挺悲觀的。雖然我教了這麼多年書,但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學生不多,可能是整個社會比較功利,反而不如我們上學時候,學生不多,但都非常有理想,有情懷。

比如説我們新媒體系有很多展覽、交流、講座,但是90%的孩子都沒有什麼興趣,從生源來説,表面上看上去來人越來越多,但是實際上真正想要做藝術家、有文化理想的孩子越來越少了。這是家庭和社會雙重的影響導致的,家長和社會整體在灌輸功利的東西,我覺得挺可怕的。

高校擴招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嗎?

我是反對教育産業化的,我上四川美院的時候,一個月有30塊左右的補貼,象徵性的收100塊錢學費,4年好像是200多,費用非常低。當時氛圍很封閉、很傳統,但反而更有爆發力,現在硬體、軟體那麼好,但是學生大多數是麻木不仁的,對於極少數的學生,我特別高興去幫助他們,推薦他們參加一些國際上的重要展覽。

所以説,教育産業化是一個原因,但是社會太功利、太物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教育只是社會問題的一個反應,一個症候。

90年代的藝術教育和現在的相比有哪些變化?

90年代的教育很單一,但是深厚,比如徐冰畫大衛、刻木板,都是很傳統的東西,但一旦轉化出來傳統的深厚全在。今天的資訊交流看似更加國際化,其實學院的教育的傳統,而後中國古代的傳統都在丟失,越來越西方化會失掉一些根本的認識和方法。當然好的藝術家能夠擺脫這些控制、陷阱,學院教育對孩子來説既是陷阱也是機遇,也充滿了可能,但我覺得更多是要擺脫。今天知識越來越碎片化,我們是要重新建構還是更加碎片化? 總體來説我覺得八九十年代因為國際交流不多,自己的特徵反而更強,今天交流得越來越多,反而越來越不自信。

西南交大是一個綜合類的大學,它的美術教育和專業美術院校之間有什麼差異?

美術學院更系統一些,它的優勢在於整體氛圍好,同學之間相互學習,交通大學學生之間非常孤立,是一潭死水沒有流動。工科院校一般培養應用型人才多,它也有純藝術專業,但是始終做的不精、不純粹,學生想真正做藝術的人少。當然專業的美術學院對於專業的發展更加有幫助。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