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藝考”灰色利益鏈揭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03 09:04:26 | 文章來源: 法制日報

近期,2014年高考藝術類專業“校考”陸續在各地展開,部分家長反映,一些招生仲介四處兜售藝考“包過指標”,名單涉及幾十所高校藝術專業;一些交了錢的考生,竟然可以提前拿到考題。連日來,記者對上述問題進行調查發現,藝考亂象的背後,有一條連接考生、中學、培訓機構、招生仲介、高校藝術專業的灰色利益鏈。

指標明碼標價提前洩露考題

在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省外院校設點藝術專業考試從2月6日開始,持續到3月2日,5萬多名考生在這裡集聚,參加全國上百所高校藝術專業考試。劉先生是安徽滁州的一名考生家長,他向記者講述了孩子參加考試過程中的怪現象。“剛到合肥,我兒子上的美術培訓學校校長就來問:‘要不要買個學校?’”他説,校長拿來一份價目表,上面幾十所高校“明碼標價”,便宜的四五萬元,貴的十幾萬元。“這位校長説,他們跟大學有關係,只要花錢,考試時畫的差一點,專業課也包過。”劉先生“沒買”,但隨後的見聞讓他焦慮。“湖南一個大學,安徽五千多人報名。我陪兒子在考場外候考,很多家長議論,説這個學校在安徽只招30人,聽説指標已經賣完了,咱這不等於‘陪考’嗎?”幾名來自安徽阜陽的藝考生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嘗到了“花錢包過”的“甜頭”。

這次華東一所高校考前一天,培訓班通知要考某部電影的影評,並給出了要點。第二天考試中一道大題,果然就是那部電影的影片分析。更奇怪的是,培訓班老師竟然可以胸挂證件,到考場裏“轉了幾圈”,現場“指點”。

利用主觀評價影響藝術考試

日前,記者走訪了一家群發“包過短信”的招生仲介機構。該機構負責人自稱姓陸,多年“操作”贛、鄂、豫、蘇、陜等省二十多所高校藝考,考生繳納6萬元至十幾萬元不等的費用,保證拿到藝考合格證。他説,“包過”分為“半包”和“全包”:一本重點高校,包過專業課,但不包文化課;二本院校,不僅包專業課,考生文化課只要達到最低分數線,保證可以錄取。據介紹,武漢一所211高校的“操作手法”是:考前帶學生去該校,接受藝術專業教授的“特訓”。“考試內容都給你‘點到’,告訴你要畫人頭像、蘋果還是橘子,評分標準是什麼,基本上就是‘真題’了。”

這家仲介機構“生意紅火”,訪談間不斷有電話前來諮詢,其中還有一名美術培訓學校校長到府“求購指標”。這位陸姓負責人説,藝考這個圈子每年都這樣,考生不找關係,成功幾率很低。一位查處過教育腐敗案的紀檢幹部對記者説,藝考是教育腐敗的一個重災區,主要利用專業課評分中的“主觀彈性”。“藝考沒有標準答案,比如一幅畫,如何衡量其‘表現生動、藝術氣息強’,一般靠主觀判斷。”他説,藝考“評分貓膩”較多,如有評委只要聽琵琶彈奏指法,就知道這位考生是不是自己培訓過的,給其打高分。

高校藝術教育亟待進行改革

一些考生反映,他們“花錢、受罪”不是為“藝術夢”,而是相信藝考是一條上大學“捷徑”。幾名來自皖北的考生説,他們本來學理科,去年班主任“動員”讓改學“影視編導”。“她説這個好考大學,誰‘不聽勸’會被‘穿小鞋’。”一位參加藝考的考生説,高中老師鼓勵學生“從藝”,是為了“提高升學率”。一位高校教授表示,高校逐利也是“藝考熱”的重要推手。“藝術專業學費高,光報考費就不少賺,導致一些理工科高校也不顧師資力量,競相開設藝術專業、盲目擴招。”

中國藝術人才網的報告顯示,2002年至2013年,全國藝考生從3.2萬人激增到近百萬人,佔高考考生的10%,有的省超過20%。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藝考招生畸形繁榮,一是高校為賺錢,二是學生為混文憑。導致一些高校不堅持招生、培養標準,淪為“販賣文憑的工廠”,衍生出種種藝考亂象。專家建議,改革高校藝術教育制度,建立學校自主授予學位、社會認可的評價體系。“現有學歷、學位有教育行政部門的信譽作保障,如果由高校自己頒發,教育品質和學生水準不行,高校就招不到人。它就不敢亂擴招,更不敢搞招生腐敗。”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