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美術考生逐夢記:藝考是條沒有回頭的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21 13:37:43 | 文章來源: 今日早報

人物:湖南永州小譚 報考學校:中國美術學院

藝考,其實挺辛酸的。8個月,沒回家了。來杭州時,還穿著短袖。一塊兒來的同學看到我,都説我老了。上次,回了湖南,可還是沒回家。省美術聯考的考點,離家太遠,沒有時間。我的文化課並不突出,但我很想念好的大學。走體育生的路吧,後來身體原因,不能了。音樂特長生,我不擅長。高一下學期時候,決定藝考。可爸媽都反對,説藝考生沒出路,還燒錢。可我就想讀。哥哥就是藝考生,學雕塑。雕塑,今後並不怎麼賺錢,但我挺喜歡。我沒管父母,直接進了畫室學習。就這樣僵持一週,父母同意了。其實,這只是壓力的剛開始。8個月前,剛到杭州畫室時,來了幾個報名的人。

“他們復讀七八年了,一直沒考上,沒有畫室願意要他們。”這挺可怕的,誰願意復讀呀?!我拼命地學。因為,藝考,對我來説,是條沒有回頭的路。考美院,更是華山一條道。6點起床,畫到淩晨一兩點才睡。累得根本沒有時間洗澡。在夏天,也只一週洗一次。那會兒,總覺得自己很臟,渾身不舒服。可有什麼辦法呢?我們沒有週末。一到節假日,就得去火車站速寫。起先,一次交30張畫。而且,30張的條件還特別苛刻:不畫完不能回來、畫得不好就罰。可30張,一天怎麼畫得完?那就在火車站通宵畫。火車站的冬夜,特別冷。沒有空調,人流稀少。有時,還餓著肚子。火車站的速食麵,太貴,沒舍得買。就吃一頓中飯,自帶一碗速食麵,3塊5解決。來回一趟火車站,太不容易了。錢,得用上20多塊。時間,一趟就2個小時,來回4個多小時。誰舍得浪費這把青春?一定要拼命畫。後來,技法漸長。可任務量,也漲到60張。照樣一天畫不完,在火車站通宵。其實,我挺害怕和家人通電話。每次,都特別辛酸。他們總會説,用功點,要考上,錢要省著花。

在杭州8個月,學費、畫材加上吃住,就花了5萬元。我已經很省了。衣服,沒買過新的。只有一件壓箱底的衣服,沒染上顏料,只在重大日子穿。杭州,從沒好好逛過。西湖,不用花錢,去過兩三次。最近的宋城,一張門票,就得200元。總算一切就快苦盡甘來。最難考的色彩,好多人都説沒畫好。我們畫室,也沒畫過彩色頭像。不過,我感覺自己畫得還不賴。其實,技法都是相通的。人一定要自信。有自信,什麼都能做好。

最多一天同時趕考4場 人物:廣州小董 報考學校:浙江傳媒大學

回憶起2011年的藝考經歷,如今已是浙江傳媒大學雙語播音大三學生的小董在一番思索後,總結了兩個字:“辛苦。”小董來自廣州,高三時加入了學校組織的藝術班,班裏同學有20多人,學的都是播音。從那時起,每天清晨站在窗外練習“咿咿呀呀”的發聲成了小董的必修課,週二、四的上課時間也都劃給播音練習,落下的基礎課只能通過晚自修和自習課來彌補,“雖然學習時間加長了,但其實不費勁,因為我們基礎課的要求不高。”

儘管如此,還是有兩個同學中途放棄離開了藝術班,回到普通班級。經過四個月的練習,春節前後,漫長的藝考之路也就在此時拉開了帷幕。小董報考的播音專業以獨立考試為主,想要拿到專業合格證,必須通過學校自己組織的三場考試,而其中只有初試的成績能夠當天得知,復試和三試的成績都需要等上好幾天,有時甚至是一兩個禮拜。“先考基本功,要求分別朗讀自己準備和考官準備的新聞稿,然後就是才藝展示、面試問答等等,每個學校考的內容都大同小異。”

小董説,準備考試內容其實用不了多少時間,而大量的時間都消耗在四處奔波趕考點上。為了後期能有更多的選擇,小董一口氣報了12所高校,而當時班裏同學大多只報5、6個。考試集中在二、三月份,且又有多場復試,所以最多的時候,小董一天要趕4個考點,“有兩場在珠海,一場廣州,一場深圳,最早的一場從早上8點就開始了,考試一結束就立刻上車去另外一個城市,然後再下一個,直到傍晚才結束,午飯和休息時間也在車裏將就了。”小董的父母開著車,接送陪同小董參加了每一場考試,專業課老師也是前前後後得跟著,每一場考試要交200塊錢的費用,但小董笑稱,“在路上奔波的旅費可比考試費用貴多了。”在這12所院校裏,浙江傳媒大學是小董最想去的一所院校,名氣較大,專業實力也強。2011年3月,小董如願拿到了浙江傳媒大學三試成績,合格。小董選擇的是雙語播音專業,所以接下來還要在廣州參加本地高考,成績必須達到二本線的70%,其中英語成績要在105分以上,這時距離高考僅剩下3個月的時間。如今,已是大三學生的他,馬上就要面臨繼續升學還是找工作的選擇,“可能還是會選擇出國深造吧,還是學和新聞相關的專業。”小董説,對於出國,他心裏還是有些沒底。

就像一場華麗的冒險 人物:唐呈和 報考學校:浙江理工大學

唐呈和,浙江理工大學産品設計專業的大二學生。聊起兩年前的藝考經歷,她總結説:“就像一場華麗的冒險。”藝考之路,其中的辛苦、壓力和收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小的時候就很喜歡畫畫,但正式學畫,是高一。”那時,唐呈和在富陽找了個畫室學畫,她“正式”下決心做個藝術生。“我的高中選擇藝考的同學並不少。”唐呈和説,60多人的文科班,有十七、八個都是藝考生。上午在學校學文化課,下午坐車去畫室學畫。“路遠,很費時間,想停文化課,直接搬去畫室準備專業課。”但老師並不贊成:“一個是覺得我們的自製力不會太好,另外,離開學校,就意味著徹底把賭注押在了藝考上,風險很大。”學校有一些男生,就曾借出去畫畫的理由偷偷跑去網吧上網。父母也慎重地勸説她別學畫了,安心準備普通的高考,按照唐呈和的文化課成績,也能考上一個不錯的大學。糾結了很久,唐呈和還是決定,聽從自己的內心,決然地踏上藝考征途。高三那年暑假,唐呈和搬進了畫室。除了9月份回校補了一個月的文化課,其餘時間,她都泡在了畫室裏。早上8點到畫室,晚上12點多,才能把一天的任務都完成,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整整五個月。“那時候很害怕會考不好,所以加倍地認真努力,真真是爆發了小宇宙。”唐呈和笑説。印象最深的一次,畫室老師有事不來上課,其餘同學都出去玩了,偌大的畫室,只有她一個人在專注地畫著。“後來助教老師推開門,被震驚到了。”唐呈和記得,那年的浙江省聯考是12月。

第一門素描,題目是戴眼鏡男青年的四分之三側頭像。“難度算是普通,不過我之前從來沒有畫過戴眼鏡的頭像,心裏又緊張,發揮不很理想。”第二門色彩,是冷色調的一組靜物。“之前一直復習的都是暖色調,好在畫得還不錯。”第三門速寫,是一張姚明打籃球的照片,“順利完成”。“藝考好了,如釋重負啊,但又要投入到高考文化課的復習裏了。”高考成績出來了,唐呈和的總成績不錯,她選擇了浙江理工大學。“第一志願填的是服裝設計,一分之差調劑到了現在的這個專業了。”聊起自己的專業,唐呈和大呼:“完全和想像的不一樣!”她説,以前就知道要畫畫,讀了以後才發現還要上很多實踐課,甚至還要學會縫紉機,變身家政女王,“很有意思,並充滿意外”。每個月上一門專業課,課程緊張而充實。比如説女裝工藝設計,學習製作各種款式的襯衫,一個月內,每週一、五從早到晚都上這門課,還要利用其他時間完成課程作業和課程考核。她笑説,別人都是“平時一時爽,期末火葬場”,她卻正好相反。已經度過一年半的大學時光,唐呈和也開始考慮未來的就業方向。“儘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但家紡産業在中國發展不錯,我的專業也越來越炙手可熱。”唐呈和説,她了解過,自己專業的學長們,平均能收到兩個相當不錯的OFFER,還能進入家紡排名前三的羅萊、富安娜等知名企業。

現在,唐呈和參加了自己老師辦的一個工作室,平時會做頭巾、裙子的花型設計,主要銷向非洲。一張頭巾設計能拿到七八十元左右。“在工作室能學到很多有用的技能,認識優秀的學長學姐。這些比賺錢更重要。”唐呈和説,以後,希望能繼續自己熱愛的畫畫,把愛好和工作有一個完美結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