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傳統藝術教育因程式化已跟不上留學需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17 11:11:11 |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國內藝術教育在應用性上的欠缺也讓從前考生申請國外優秀藝術院校時屢屢碰壁。為藝術留學生量身定制國際藝術課程、目標是將國際頂級藝術院校各個擊破,這正是深圳藝術教育當下出現的新動向。為藝術留學生量身定制國際藝術課程、目標是將國際頂級藝術院校各個擊破,這正是深圳藝術教育當下出現的新動向。原因只在於,從前只能高高在上、在排名榜單上被敬仰的羅德島設計學院、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帕森斯設計學院,近年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深圳藝術留學生提起,比起以往單純為彌補文化課“跛腳”的“倉皇出逃”,當下深圳藝術留學瞄準的早已是全球頂級藝術院校的錄取通知書。而與此相應的,藝術教育國際班也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在深圳正式誕生。

創造力和應用能力在申請國外頂級藝術院校時最被看重傳統藝術教育的程式化早已跟不上留學需求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在深圳從事藝術教育多年的小燕畫院負責人董建國早已明顯感知深圳藝術留學的變化,“早十來年前,偶爾出一個羅德島、中央聖馬丁的學生都覺得是偶然,後來偶然性多了也就越來越多的準藝術留學生開始把目標定在國外頂級藝術院校上。”但與此同時,國內的藝術教育卻仍舊停留在原地。在國內,如今美術院校的入學考試依舊要求考生畫靜物,考素描、色彩、速寫,“可以説,中學時代一筆一畫的程式化藝術教學已經在國內根深蒂固,但最受留學生青睞的美、英,強調考生個人創造性的作品集已經成為申請是否成功的關鍵,傳統的藝術教育早已跟不上現有的藝術留學需要。”目前就讀于深圳某國際學院、有意申請美國工業設計排名第一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 rt Center Collegeof D esign)的楊敏翔就向記者透露,要想成功申請ACCD,申請者必須準備一部作品集,作品集佔到成功與否的70%比重,而申請該校不同的藝術專業,需要準備的作品集還要求不同,這與報考國內藝術院校的要求顯然是千差萬別。同樣的,國內藝術教育在應用性上的欠缺也讓從前考生申請國外優秀藝術院校時屢屢碰壁。

今年6月,記者曾前往中央美術學院採訪該院的千里之行項目,不少應屆畢業生向記者表示,即便出身於中國最好的藝術學院之一,就業仍舊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在如今最受藝術留學生青睞的美國,其藝術教育早就在入學時就已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董建國表示,“國外藝術院校的學生一畢業大部分都直接出作品,他們幾乎沒有實習這樣的緩衝空間,在學校已經完成了應用能力的轉化過程。所以在招收國際生時,他們也會強調學生的應用能力。”以激發創造力為核心的國際藝術課程陸續出現課程會根據每位學生的藝術潛能定向培養早在2011年,廣東實驗中學就與荷蘭阿爾特茲藝術大學合作,掛牌成立了廣東實驗中學藝術與設計國際預科中心,正式推出一年制課程並前來深圳招生。據該校藝術與設計國際預科中心老師劉長勤介紹,與傳統藝術教育不同,該課程實行的是全英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在世界一流藝術院校接受藝術教育的能力,提前適應國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同時採用基礎課和工作坊的形式開展教學,讓每個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激發。

就在省實藝術與設計國際預科中心招生的第三年,深圳本土的藝術教育機構小燕畫院也在今年暑假正式推出藝術國際班,三年制的課程涵蓋素描、色彩、雕塑、平面構成、油畫、影像等專業國際藝術課程,目的就是讓有意就讀國外一流藝術院校的學生接受相對系統、多元的藝術教育。昨日,南都記者參觀了該院國際班的一堂課程,首批招收的20名學生正在忙碌地完成立體構成課的課堂作業,他們或根據實物或根據一張簡單的圖片各自發揮想像打造出特殊的高達頭盔、留聲機、老式撥號電話、膠捲相機,不到一個小時的功夫,每人手下幾塊簡單的紙板都瞬間成了幾乎可以假亂真的模型。

不僅如此,這些模型還具有“實用性”,比如撥號電話的撥號盤確實可以划動,高達頭盔可以試戴,而膠捲相機還可以調節鏡頭,而這僅僅是國際班的一堂基礎課。記者了解到,通常接受國際課程的學生今後的申請方向非常多元:或是電影,或是工業設計,或是服裝設計,或是建築設計,但他們卻無一例外需要經過一套“藝術通識課”的學習,而這套“通識課”的核心就是創造力的培養。董建國透露,“在申請國外頂尖藝術院校時專業能力靠什麼來體現,就是作品集,而作品集考察學生什麼,就是創造力。”就讀于該院國際班的學生蘇筱涵就表示,“以前在學校學美術,可能就要求你反覆做素描、色彩方面的訓練,老師會要求你把畫畫得和實物一模一樣,但這裡卻通常只是給出一個主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揮,不規定創作的流程,也沒有框架限制,解讀性很多,跨領域創作也會更被鼓勵。”

除了強調創造力的核心,這些藝術國際課程都無一例外更加具有針對性。比如省實與荷蘭對接的藝術課程,就直接聘請荷蘭著名設計公司設計師或藝術家擔任老師,他們通過短期工作室的形式直接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教學,深度發掘學生的藝術潛能。而在小燕畫院,還專門成立藝術委員會,每個月對學生的作品做藝術評定,通過評定來發現這個學生更擅長做什麼,然後再根據學生的特質為他建議氣質匹配的學校:如果某個學生的每件作品都充滿挑戰性,那他就應該去嘗試羅德島設計學院;而如果有的學生對空間很敏感,就會建議在今後加強建築設計方面的訓練。通過這樣的評定機制,基本上每個學生在申請的一年前就已定下具體方向甚至鎖定目標學校,此後的課程就會更加有針對性,申請成功率也會更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