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大數據時代的藝術學對策研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11 10:46:54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2 . “問題意識”是時代的聲音並指向“價值關懷”

北京大學教授何懷宏出了一部“思辯集粹”的文集,書名就叫《問題意識》。書的“代序”是何懷宏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題為《問學之路》 。講演中,他杜撰了一副對聯來區別“學術”與“學問” ,聯曰:“學術是大家的,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有規有界;學問是個人的,學問乃自我之心得,無端無涯” 。他為這副對聯做的“橫批”叫“有學乃大” 。這裡的“學術” ,即我們前述基礎研究的“學理” ;這裡的“學問” ,也就是我們所説對策研究的“學識” 。學術、學問關注的是過程,而學理、學識強調的是結果。在我看來,“學識”不僅是“學問”追求的産物,而且也是“學問”價值的支撐。因此我認為,“學問”從“無端無涯”來説是“自我之心得” ,但從“有用有效”來説也應是“天下之公器” 。

在何懷宏看來,“學術”首先是“學述” ,即孔子自言“述而不作”的“述” 。“述而不作”作為學術,意在“以述代作” 。當然,要“述”得週全、述成系統、述出新意也並非易事。現在的“基礎研究” ,當然不會“述而不作” ,其“有規有界”的方式是“先述後作” ,也即馮友蘭所言先“照著説”再“接著説” 。如果“對策研究”缺失,這種“接著説”恐怕只會是“照著説”的邏輯推演,而非基於“對策研究”成果之“看著説”的自覺修正。與“學術”不同,“學問”的本質在於“問學” ,也就是學由“問”起、學解“問”惑、學釋“問”疑。我們説“學問”既是“自我之心得”也應是“天下之公器” ,在於“對策研究”強調的“問題意識”是時代的聲音,應對“問題意識”所指向的“價值關懷”是大眾的情懷。

何懷宏指出“學問”有“知識性的問”和“思想性的問”之分,前者如孔子的“子入太廟,每事問” ,後者如蘇格拉底對知識“果真如此? ”的詰問。我把這兩種“問”視為“求知之問”與“求真之問” 。其實,我倒願意視這兩“問”為我們做“對策研究”的兩個步驟,即先“求知”再“求真” 。只是在求知、求真之後,我們還要“求策” ——求有針對性、講時效性的“應對”之策,這個“求策”就是我們應對“問題意識”所指向的“價值關懷” 。鋻於對所求之策的“價值關懷”還會有“價值”評估與考量,我們對策研究的“問題意識”一不要“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二不要“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問題意識”是時代的也是社會的。

二、必須關注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轉變

“經典思維”是基於知識的思維,在對“過去”的關注理解中強調著“因果律” ;而“量子思維”是探求未知的思維,在對“未來”的預測把控中強調著“關聯性” 。尋找“關聯性” ,如舍恩伯格所説:“即使不能找到事物發生的原因,也能發現促使事物發生的現象和趨勢,這就足夠了。 ”這也是我們“對策研究”的主張。

當我們正視藝術學研究的“短板”現象和“問題意識”薄弱之時,我們發現不斷産生“問題”的時代自身也是我們亟待關注的“問題” 。無論是解決時代的“問題”還是應對“問題”的時代,我們都必須關注“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轉變。

1 . “大數據”將改變我們理解社會的方法

牛津大學網路學院網際網路研究所教授維克托·舍恩伯格著有《大數據》一書,認為“大數據”會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法乃至價值觀念。 “大數據”又稱為“海量數據” ,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我們決策時實現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大數據”由於數量巨大,且來源龐雜、非結構性強,它通常用“概率”説話而並不給出“精確”的判斷。就對策研究而言,無疑要求我們日益增強數據的分析能力,有效實現對未來的預測能力。

關於“大數據”的特徵,業界解讀的關鍵詞是“4V” ,即Volume(容量) 、 Variety (種類) 、 Velocity (速度)和Value (價值) 。Volume指的是巨大的數據量和數據完整性, Variety指的是在海量、繁雜的數據間發現其內在關聯, Velocity指的是更快地滿足實時性需求,而Value指的是獲得洞察力和價值。 “4V”中最重要的是Value,這是“大數據”應用的最終意義。正如學者們所説:“大數據”時代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等技術迅速發展所驅動的一個歷史進程。這個進程要求我們將信號轉化為數據,將數據分析為資訊,將資訊提煉為知識,以知識促成決策和行動。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