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張子康:民營美術館體系仍處起步階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4 13:34:10 | 出版社: 廣東時代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美術館曾經是今典集團下控股的一家美術館,2006年成功轉型成為非營利性美術館,成為中國第一家拿到民營非企業執照的公益性美術館,經歷了幾年的探索,無論在經營運作上還是自身的學術建構都已經逐步成熟,今日美術館在中國民辦美術館中無疑是一個典型例子。在與館長張子康的對話中,我們除了可以探討今日美術館的成功經驗,了解到中國民辦美術館的艱難現狀,同時也看到國外私立和私人美術館的成功模式。

《收藏•拍賣》:今日美術館是國內第一家中國民營非企業公益性美術館,作為館長,您能否為讀者們介紹一下該館的特點以及經營與運作模式?國內還有今日美術館這種類型的民辦博物館、美術館嗎?目前國內民辦美術館、博物館具體有哪幾類,文化部方面對它們的定義又是如何?

張子康:在中國只有兩種美術館是合法的,一種是國立美術館,另一種就是民營非企業美術館,美國的美術館有三種合法的模式:國立美術館、私人美術館和私立美術館,國立美術館如波士頓美術館,私立美術館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古根海姆等。中國的民營非企業美術館拿的執照還和美國私人博物館、私營博物館拿的執照都不一樣,在中國民營非企業性質的美術館和美國的私立美術館最根本的區別是最終的歸屬權問題,民營非企業美術館是歸民政部門管理的,我們從社會上籌集的資金購買藏品,如果最後美術館要解散了,那我們的資産是屬民政部門處理的,而美國的私立美術館,最終的資金是歸董事會處理。實際上,中國民營非企業美術館拿的執照和美術家協會基金會拿的是同一種執照。中國目前對美術館體系的認識我覺得還是停留在一個初步的階段,就算是國立的美術館也有歸屬於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有的歸美協管,有的歸文聯、有的屬於民政局管等等,美術館之間並不是同一個系統。

《收藏•拍賣》:事實上,我們看到現在社會上還是有不少私人藏家出資建造了自己的美術館,可能他們並沒有獲得民營非企業美術館的執照,這樣對私人美術館的運作有什麼影響嗎?

張子康:主要是合法的美術館可以得到社會贊助,籌集社會資金,法律意義上不成立的美術館是難以獲得社會效應的。實際上他們還是一個經營的概念,可以進行商業活動,也可以做公益性事業,而且在營業執照方面拿的還是畫廊執照,或者是某某文化傳播公司的執照。如果拿了民營非企業美術館的執照,那就可以公開地進行公益活動,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必須不能進行營利性的商業活動,比如説不能賣畫,要是賣畫就是違法。國際美術館協會在1957年的時候發表過關於美術館的定位,首先是非營利性,其次是強調文化功能展示、教育、傳播等功能。

《收藏•拍賣》:是否能解釋一下營利性的美術館和非營利美術館的區別?

張子康:營利性美術館就是以營利為目的,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企業獲利,股東分紅,在社會責任上是比較自由的,因為他們沒有從社會上得到贊助,所以他們可以做公益事業,也可以不做,國家、社會和個人不會對這樣的機構進行約束。但如果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美術館就會有法律和社會上的約束,非營利機構可以賺錢,但是賺的錢必須用回本機構的運作,必須做社會性的公益事業,比如説一個非營利的美術館今年得到三千萬贊助,但今年只花掉三百萬,剩下的錢一分也不能拿走,只能再投入美術館的使用。

1  2  


下一頁雜誌簡介上一頁珠寶見證下的愛情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拍賣》2010-11
· 侯瀚如:行走世界的獨立策展人
· 馬芝安:民營美術館不應是地産投機商
· 珠寶見證下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