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教育部長:異地高考方案最多10個月公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06 08:56:10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試點方案

讀全高中就可在山東高考

日前,山東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凡在該省高中段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可就地參加高考的新政,“異地高考”就此從山東省破冰。《山東省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中明確,從2014年起,只要高中全在山東省就讀,外省考生也可在山東參加高考並參加錄取。

消息一齣立即引起議論無數,其中大部分都是拍手贊同。有網友留言認為,放開高考戶籍限制,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象徵,在現代社會任何的地域歧視都可以看做是一種不公平,多希望這是一個開端,能在全國全面開展那該多好。

在高中校長和教育研究者看來,推出這項政策有著更為“便利”的原因:山東歷年高考門檻較高,其高考分數線在全國不是最高的也肯定在前幾名,所以有意願在山東參加高考的外省籍考生肯定不會很多,這使工作便於開展。

民間方案

以學籍和父母常住地認定

去年11月,主要由非京籍家長組成的北京教育公平志願者曾結合專家團隊,共同發佈了《隨遷子女輸入地高考方案》。方案建議:不再把戶籍作為高考報名的限制條件,高考報名資格依據學籍和父母經常居住地的標準認定。

方案公佈後,許多北京本地人在微網志上發表評論表示反對,認為這些隨遷子女如果能在北京參加高考侵犯了本地人的利益。對此,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這種觀念是非常狹隘的。許多大城市的發展都是以全國的發展為基礎的,所以,應當是以平等作為前提,依據理性改變現有體制。他認為,戶籍不僅不應成為高考的限制,也不應成為人們生活與職業生涯上任何一種自主選擇的限制。而依據在某地的連續學籍而非戶籍來確定一個學生是否有在某地高考的權利,或許是一種更合理的選擇,也是社會損耗最小的選擇,並且是可行的選擇。

北京落點

異地高考要結合人口調控

北京市教委之前表示,正在研究關於人口有效調控的政策措施,在京務工人員子女在京參加中高考的問題也已納入北京市人口有效調控的政策框架中考慮。

得知隨遷子女異地高考的最新進展,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這是民意所向。他認為,在北京地區,要接納非京籍學生參加高考,難度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北京的外地務工人員數量大,需要接納的隨遷子女人數多;二是如何平衡北京當地居民的利益,處理好這個涉及孩子受教育權的問題。

儲朝暉表示,異地高考推行的難度在北京、上海等地相對較大,主要是因為在這些城市,公眾受教育權利的差距較大。而目前解決非京滬籍隨遷子女升學問題的焦點已經不在於教育主管部門,而在於兩地戶籍管理部門和北京、上海兩地的政府。

儲朝暉認為,如果整個社會城鄉之間不存在不均衡、不平等的問題,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哪高考就不會成為問題,在隨遷地高考也不會成為問題。而現實的狀況是,教育資源在分佈上是不均衡的。一旦取消戶籍限制,“高考人口”向大城市和錄取分數線低的地區大量遷移將會發生。所以,解決隨遷子女異地高考的方案,可分為大方案和小方案。

儲朝暉解釋,大方案就是要在高考機會存在不平等的城鄉、不同地區間縮小差距,在全國範圍內提高高考的面上的公平程度,不能讓北京、上海的考生升入高校的機會與河南、山東、安徽的考生升入高校的機會存在明顯的差距,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將它們現有的差距盡可能縮小;小方案,則是要考慮到城市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客觀需求,為這些人的子女在就讀地高考提供切實的方便。對於這個小方案的決策,從現有的行政體系實際情況看,不應是全國一刀切,而應該給出全國性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由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方案,“不能讓隨遷一代被戶籍絆倒”。

其他提議

1.取消戶籍論:認為戶籍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桎梏,應取消戶籍

2.素質教育改革論:中國教育應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變革

3.統一高考論:全國統一高考試卷

4.錄取比例分配論:名校高考錄取比例按各省參加考試人數等比例分配

5.代考論:由就讀地代考,折合為錄取地成績錄取

6.佔用戶籍地指標錄取論:就讀地考試,佔用戶籍地錄取指標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