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日本設計哲人黑川雅之:傳播思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02 13:09:51 |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黑川雅之


“希望當物理的我消失了,我對設計和人性的思考,還能得到傳播延續”

“別人都問我,為什麼這個年齡還在工作?但我感覺自己睜開眼睛後的每時每刻都在玩,一點也沒有工作的感覺。”日本設計師黑川雅之在耄耋之年的生活方式仍然像剛成名時一樣,四處旅行、演講、做設計。最近,這位設計“老頑童”出現在了北京,與洛可可設計集團旗下的上上家居品牌簽訂了設計合作協議,將把自己對於禪意的理解注入到設計中。

作為日本建築、工業造型設計界教父級人物,黑川雅之的設計作品橫跨建築、傢具、茶具、燈具、計時等多個領域,囊括了日本每日設計獎、日本裝飾設計師協會年獎、德國IF獎、日本傑出設計獎等各類設計獎項。其中,“GOM系列”、潛水用氧氣罐(Grand Blue FIENO)等多項作品入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當然,在設計領域的這些斬獲,對黑川雅之來説遠遠不夠。他還潛心研究東方和西方的審美理論,其著作《基於不對稱美學的物體理論》、《八個日本美學意識》、《設計的修辭法》,成為日本各大高等學府設計專業學生的必讀書籍。

GOM CA座鐘


“除了設計作品,我還希望在未來一兩百年,當物理的我消失了,我對設計和人性的思考,還能得到傳播和延續。”説到這些,皮膚黝黑、臉上始終挂著微笑的“老頑童”,就會流露出一種深邃的神情,正如人們給他起的另一個外號——“日本設計哲人”。

在很多人眼中,1937年出生於日本名古屋的黑川雅之,有著令人羨慕的家族背景。父親是知名建築設計師,兄長正是以“共生理論”蜚聲世界設計界的黑川紀章。二戰之後,是日本社會大興土木的年代,黑川一家都投入到建築設計行業之中。小時候,作為建築師的父親,經常會把建築模型帶回家來,對著幾個兒子解説,建築如何設計才能節省材料、美觀、抗震。但黑川雅之進入設計界並沒有沾到家族的光。在事業成功前,黑川雅之常常入不敷出,“每次月底打開抽屜,裏面就剩下100日元”。100日元甚至買不到一碗麵。“從我決定學習設計開始,我的父親就以批判的態度,不斷否定我。”當年,黑川雅之要去早稻田大學讀建築,父親反對,畢業後進建築事務所工作,父親也反對,結婚離婚,父親仍然反對。“我的父親太愛我了,以至於對我愛過頭了。”用黑川雅之的話來説,他早期的很多設計是對父權的反抗和叛逆,比如他會冷不丁地動用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材料去製造某種視覺效果,抑或創造性地去簡化建築的某些部分。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