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考很熱 藝術很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2 13:58:38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催生“藝考經濟”

有可以上下浮動的灰色地帶,自然會就此衍生出許多依靠這些灰色地帶生存的生物鏈。從事多年美術基礎教育的趙崢嶸畢業于中央美院,師從靳尚誼,趙崢嶸告訴《藝術評論》,幾乎每個美院的教師都有過在畫室(也即培訓班)的兼課經歷。“2個小時200元,去轉一下就行。去山東上課貴一些,但要講整整一天,1000元。”

以中國美院新建的象山校區為例,2007年投用後,象山校區所在的轉塘街道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數百家用於學生考前培訓的畫室,規模小的一次招30-40人,大的有200-300人。這些畫室的開課時間、收費存在很大差異,有些長期開班,一學期收費1~3萬元;有些是提供臨時突擊培訓,每月收費2000-6000元。

“我這裡一般10月招生,美院藝考後停課,每個學生每月學費含住宿4000元。”一家畫室經營者老宋説。他的畫室在葉埠橋社區,離中國美院象山校區不到2公里。記者看到,這個租用廢棄工廠改建的畫室約170平方米,水泥墻上貼滿了學生作品。即便在新年初三下午,畫室內還有70多名學生,但無人説話,只有畫筆落在畫紙上的沙沙聲。

來自江蘇的小王是第二年參加美院藝考。為這次考試,媽媽專門從老家跑到杭州,在畫室邊租了一套兩居室照顧女兒起居。“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在畫室裏只幹一件事,畫畫,色彩、靜物素描、人體速寫輪著畫。去年沒有考好,今年無論如何要再拼一次。”小王估算,包括學費在內,來杭州幾個月的花費近2萬元。

“我今年招了110多名學生,除了浙江的,還包括江蘇、山東、遼寧等地的考生。省內的回去過年,大部分都留在這裡,因為年一過藝考就開始了。這些學生中,70%以上是往屆生,有些考了3年。”老宋説,他平時是請中國美院的大三、大四學生或助教來上課,因為講師、副教授太難請、成本也高,至於教授麼基本不可能。據老宋講,去年他這裡培訓的不到100名學生中有6人考上美院,在周邊畫室中算不錯了。

事實上,隨著畫室越來越多,競爭也異常激烈。除了拼口碑,各種宣傳不斷展開。在美院邊的小路上,不時能看到畫室招生廣告,甚至在電動三輪車上也貼著廣告。

培訓班分幾種,一種需要簽約,簽約過一本或二本,廣美什麼價格、央美什麼價格都分列在內,長長的幾頁紙合同權責寫得十分詳盡,一萬兩萬元到五六萬元不等,要視學校教師與學生比而定,收費高的有一對一的教學,可以請到碩士研究生指導。魔鬼式訓練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半,中間休息半小時,一個星期休息一天,這樣的半天由一個上午或者下午或者晚上組成。不能蹺課,否則將來考不上不退錢,相反則會退學費的80%~90%。“既然敢跟你簽約就有本事讓你進。”辦畫室培訓班的,多為美院學生,因為時間寬裕,又離高考並不遙遠,他們也比美院老師更認真。

經過這樣3個月到半年時間的素描、色彩、速寫的密集型訓練,稍微有點天賦——哪怕幾乎不會畫畫的學生考上一個一般的藝術院校基本沒有什麼問題。

針對考試都是從最後呈現的效果入手,而非能力入手的特點,培訓班自有自己的套路。素描是黑白呈現,效果分明;色彩考試有賴色調的調性,最後呈現在畫面上的直接是一個結果。“過去寫生還要下鄉,從石膏集合體開始從色彩造型的體系入手,現在培訓班完全不是這樣。”趙崢嶸説。

考色彩尤其容易找到應試套路,老師在一個顏色缸裏幫忙調好顏色,色調分冷暖,那麼就準備兩個顏色缸,考前老師幫忙調好,到時候畫蘋果就是這幾個顏色,畫另外的幾樣就是另外幾種顏色,至於裏面顏色變化都無所謂。有時候考卷裏會發現一百多個人,顏色畫出來一模一樣,畫法也是一模一樣,也就可以判斷出自同一個老師門下,但不得不承認這位老師教得非常好,考卷全部能達到85分左右,可那麼多人達到高分數線,便發現了問題,只得拿出來重新評議。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一種風格,安排考試的學校當然完全不鼓勵這樣的做法。“老師有方法的,怎麼刮,筆怎麼擺都有一套,水準確實很好。從學生應考的畫面效果分不出好壞,仔細分,能分出微妙的好壞,但這種好壞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評分分出來。”

色彩和速寫都有捷徑,素描則需要些基本功,難在對於型的抓捏。雖然不確定因素很多,但高考的評分系統基本還是公正的,在40-50人組成的評分小組裏,很難做點小動作。但考試人數的增多,讓考試的環境差了很多。回想起以前的美術考試,每個係招的人最多十幾個,系裏面的老師還會進考場轉一下,現在,基本已無此可能性。

因為只在考試前接受過幾個月的短期培訓,不少學生在考進高校後,美術素養讓教師頗感失望。有教師驚訝地發現,他的學生連石膏像的簡單品種都分不清,缺乏功底。對於教學條件和學生品質,院校專業的教師也心知肚明,有高校美術學院的院領導在新生開學典禮上就直言不諱:我們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培養技術工人的。

技術佔先,“撲滅”理想

一般的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中,已經很少能看到畫得十分出挑的學生。有些學生對於藝術的熱衷,一説話眼睛都會放光,這種人屬於考了幾年的,基本功比較好,雖然基本功不是學好的全部條件,但至少證明他努力了很久,抱著夢想進入學校的,可他眼裏的光芒僅僅在進入學校的第一年閃亮,第二年開始就漸漸稀少,之後更趨暗淡。有藝術理想的學生況且如此,那些本身就是抱著要一個文憑而走美術路線“曲線救國”的學生更是如此。為什麼我們的美術教育體系會撲滅理想的火花?

中國的美術學院到現在為止的考試方法,規定每個學生要用素描和色彩通過考試,這是始自盧浮宮的西方古典主義藝術長期以來統治著中國的美術學院教育。北大教授朱青生在無數個場合抨擊過這樣的“傳統”,他曾經告訴《藝術評論》:“當今一切發達國家的藝術家都不會用盧浮宮裏面畫畫的方法去作畫,而只有中國、朝鮮、伊朗等國家把盧浮宮的傳統當作主體。盧浮宮為什麼不是我們今天的藝術?盧浮宮的建立是在17世紀中期,代表法國學院派的古典藝術、專制主義,屬於人對人的精神統治方法。路易十四説,‘我為什麼建立美術學院,我就是要用藝術統治人類。’當社會在行進的過程中,伴隨著現代藝術的革命建造了新社會,我們無法想像在現代社會裏面還有不是現代社會的現代藝術。”

而始自盧浮宮的西方古典藝術是在前蘇聯對中國的影響之下,成為了中國美術院校的主流教學。“現代美院應該讀的是思想,而不是練技術、研究人體200多塊肌肉的組成的。”有批評家認為中國的美術學院的繪畫訓練之所以無法培養出藝術家而只能停留在設計師的階段,就是這套早已落後於世界的寫實主義佔主導的體系束縛、扼殺了學生們自由發揮的主觀想像。“顏色如果只存在於固有色和環境色,那作為藝術家而言,感覺就是走偏了,現代藝術看到的應該是主觀顏色。”即使在以列賓、契斯恰科夫體系為代表蘇聯的寫實主義藝術中,後者也永遠無法成為前者,缺少想像力、生活實踐、人文精神的力量,永遠也畫不出《流放的歸來》。

王凱認為:“當代藝術只與社會認知有關,尋找個人自我價值影響,研究社會思想演變的産生。”這意味著美術學院的學習理應教會人更多的東西,藝術視野要進行多元化的訓練。世界各國的美術學院都不會忽視基礎訓練,但藝術更重要的在於其思想性。

與中國相比,美國對學生的藝術素質有怎麼樣的要求?據此前的報道,在美國,無論你有很深的專業基礎還是什麼都不知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天賦、感興趣、有想法。和中國藝考流程不同的是,每年,美國藝術類高校招生,並不參照當年專門設立的藝術測試考試成績,也不參考本國統一的文化課成績,招收國際學生主要考量英語水準和藝術素養。而對英語成績的要求,學校一般給的尺度比綜合性大學寬鬆。考生只要達到雅思或者託福考試成績的底線,就可以通過初選。除了成績和個人簡歷,美國報考藝術院校的學生在遞交給美國藝術高校的申請材料中,最重要的是自製的一本作品集,一本能體現你藝術天賦的集子。

“對本科生來講,美國的藝術高校偏愛兩個極端的學生——要不你專業非常優秀,要不你就是‘一張白紙’,只要他真正對藝術感興趣,有想法。”

藝術,作為意識形態的一種認知,本該與時代的車輪共同前行,而藝術教育更是著眼未來的一項教育,學校教育的落後硬體設施尚在其次,觀念的滯後更值得探討,這也許是導致中國參加藝考的學生和家長的短視所在的根本原因。

(葛熔金對本文亦有貢獻)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