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考很熱 藝術很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2 13:58:38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一年一度的“藝術招生熱潮”引來多方矚目,龐大的報名人群似乎讓杜尚提出的“人人都是藝術家”理論在東方得到了響應。有高校美術學院的院領導在新生開學典禮上就直言不諱:我們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培養技術工人的。


  2月4日,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本科招生考試拉開大幕,象山校區內,色彩科目考試現場。

2月10日晚一名從山東到北京參加藝術考試的男生猝死,正在濟南參加藝考的考生們一片沉默。12日剛從濰坊趕到濟南的臨沂考生小宋沉默良久,艱難開口説,“藝考趕場實在是太累了。”

就在前幾天,在上海一所普通中學念到高二的陳玉茜決定今年暑假將遠道北上,去往離家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央美院邊上林立的美術考試突擊培訓班裏佔上一個位置,為能夠明年爭取考上一個理想中的美術類院校進行一次長達2個月的全封閉式“魔鬼訓練”。就讀于一所高考升學率不到50%的普通中學,成績不上不下地徘徊在中游,僅憑跌跌撞撞的文化課考試分數達到一本、二本的錄取線似乎希望渺茫,對於這個從小在上海出生長大沒有任何遠行經驗的女孩子來説,能夠此刻作出這樣的艱難決定,只能歸屬於憑著自己天賦中觸及藝術的一絲敏感和洞察力而企望對於今後人生道路規劃的“一搏”。此類情況的學生在今年以及往年的美術類院校招生中佔據絕大多數,他們的存在,年復一年地充填、提高了中國美術類院校招生的人數,又年復一年地繁榮了美術院校背後依附著的相應經濟鏈條。

入學率 “百里挑一”

今年,中國美院報名考生逾9萬人、比去年增加50%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其中,最火爆的設計藝術類報錄比達到100比1,為美院史上最高。同為八大美院的中央美院,今年報考人數比去年增加了1萬多人,而招生計劃依然與去年持平,保持在800人。上海本地院校中華師大藝術學院美術系今年的報考人數有4000余人,比去年增加15%~20%,而實際招生人數只有60人,與去年相比沒有改變,陡增的報考人數勢必為競爭的激烈程度不斷增溫。

杭州象山校區是中國美院藝考的最大考場,2月4-6日考試期內有3.6萬人參考,2月6日一天就達1.6萬人。巨大的考試人數讓考場頓時吃緊,包括美院附中、高職學院等在內的所有教學空間,以及圖書館、體育館、美術館,甚至連食堂等都被臨時徵用。模特吃緊,往年招考,最多啟用500名左右的模特,但今年,根據報考人數的安排,總共需要900多名模特為三天的考試服務;採購吃緊,美術專業考試需要大量臨摹實物,如此多的考生同時考試,學校採購了幾千米的襯布、上千斤的大蒜……

考試前10多天,象山校區所在的轉塘街道幾乎上演著與春節三亞同樣的瘋狂。一些酒店早在半年甚至更久前就被訂空,原本100多元1晚的家庭旅社被炒到500元;路上營運的電動三輪車車費飛漲,有些開價升至平時的3-4倍。同樣瘋狂的還有學生和家長。大連第十五中學有近300名學生參考,學校聯繫了旅行社,將學生、家長等700多人分批包機于1月31日抵達杭州,包下秋濤路上20多層的某酒店。

“相對於多年前的美術考試,考寫生,一個教室裏模特坐好,學生圍坐,現在,學生們一個緊挨著一個,就拿出張照片畫,不像以前有空間保證和條件保證。”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曾經負責招生的一位教師感嘆。

在年輕人群中驟然爆發的“藝術熱潮”引來多方矚目,龐大的人群對於藝術的“激情迸發”讓1920年代的達達主義先鋒杜尚提出的“人人都是藝術家”理論似乎在東方得到了實現的響應,雖然遲到了近一個世紀。多年負責美術考試評卷的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王凱告訴《東方早報·藝術評論》,其實僅就入學比例而言,早在他考上中央工藝美院的1980年代,報考和入學比例就已經達到100比1,“美術學科入學本來就是百里挑一。”這種情況僅于1990年代中期稍稍得到緩解,入學比回落到30到40比1,事隔三十年,再度出現百里挑一的情況,王凱並不驚訝:“當年美術院校少,招的人少,考的人自然也少,現在學校多了,準入門檻降低,招生增多,相同的入學比,報考人數自然擴大。”

王凱認為,中國美院報名人數達到令人驚訝的9萬人,其實也和美術考試本身的報名機制有關係,報考中國美院的學生,同時可以報考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中央美院等等其他藝術類院校,幾家美術類院校重復報名的考生並不鮮見。

廣州美院基礎部教師、也是參加高考評卷的趙崢嶸認為,按照經驗,報名中國美院的9萬人中,最起碼排在後面的一半人都是“沒有希望考取的,很多人都根本不會畫。9萬人裏只有兩三千人水準比較靠前,有競爭力,有進入美院學習的可能性。很多人甚至報了名,卻臨陣脫逃缺席考試,或者,考試考到一半自知能力不濟就離場了”。

相對於一般大學,美術類院校對於文化課的要求普遍不高,高考數學成績基本不進行計分,外語的計分也極其有限。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係教師邱加告訴記者,上大美院在美術類院校中屬於外語成績要求非常高的了,也僅僅只要求在150分的總分值中超過65分即可。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中學把報考美術類院校當作提高入學率的一種手段不足為怪。在高考前進行動員,把那些確定無法進入一本二本學習的學生全部組織起來,集體報名去學美術,在少年們尚處於懵懂時期便不得不面對的人生轉捩點放棄分數追求,轉而進行一次“發掘藝術天賦”的博弈,為謀得大學文憑另辟蹊徑。

“可能與中國高考的錄取方向有關,大家都想考好學校,但依靠文化課考不上清華、北大,那麼不如依靠並不頂尖的文化成績,以及美術考試中特有的不確定性,去考一個文化課要求比較低的美術界裏的清華、北大。”已經身為成功藝術家的王凱這樣揣測學生們的心態,他認為,美術考試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對報考美術院校人數的暴增也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這樣的偶然性由兩方面組成,對於美術考試的評分系統而言“不像文化考試,美術考試評分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分數的衡量完全把握于教師對於一個作品的直覺。這樣的直覺可能對於真正特別優秀的考生並不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特別優秀的考生是漏不掉的,而直覺起作用的關鍵在於一個可以考到65-80分中間層次的學生,他們的成績會有上有下,搖擺不定”。另一個方面,則取決於學生的臨場發揮。

相對於冰冷的數字、拗口的公式、變化多端的字母組合,教師可變的標準、自己可能的超常發揮,都存在一個事在人為的可能,足以鼓舞起報考的學生試一試的勇氣和碰一碰運氣的僥倖,説不定命運女神青睞地一瞥就此命運出現拐點也未可知。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