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作為畫家的黑塞、雨果、泰戈爾與紀伯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03 15:19:27 | 文章來源: 新週刊

繪畫是心靈的歸宿

1930年5月,泰戈爾的崇拜者維多利亞·奧坎波為他在巴黎舉辦了第一個畫展。當時誰也沒想到,日後這些隨手的畫作會成為印度不願放棄一件的國寶。

2010年,蘇富比拍場上出現12件泰戈爾畫作,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長巴德哈德·巴哈亞寫信給印度總理辛格道:“印度政府應當立即採取措施,把作品收回。”

黑塞歌頌第二故鄉堤契諾的水彩畫約有3000幅,這些畫作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黑塞已抵達他的終老之地,找到終身伴侶。經由黑塞的眼睛,我們看到堤契諾的脫俗,雖然那裏日後變成了人聲鼎沸的旅遊區,但黑塞卻掌握了獨屬於自己的寧靜。

雨果畫作 《滴畫創作》 1875 17X21英寸


對雨果繪畫最直接和熱烈的讚美首先出自詩人戈蒂耶之口。1938年,雨果的《利埃爾的鐘樓》被收入《各國畫冊》出版,戈蒂耶在評論中寫道:“雨果先生不僅是詩人,還是畫家,而且是布朗熱、洛克普朗和于埃可以視為同道的畫家。”

1855年,波德萊爾就將雨果和德拉克羅瓦相提並論。在《1859年的沙龍》中他又寫道:“我們的詩人是詩歌中的風景畫家之王,這是顯而易見的。”

1957年,法國超現實主義畫家布勒東在《神奇的藝術》中寫道:“在這個領域內,最後決定意義的畫應該屬於一個既不是職業雕塑家也不是職業畫家的人。這個人先於蘭波,已經借助畫筆和鋼筆墨水‘固定眩暈’,探求自己的潛意識……這位不受重視的水墨畫、‘墨漬畫’和想像力恣肆奇兀的畫的作者,是一位詩人,名字叫做維克多·雨果。”

2002年,雨果的曾孫女瑪麗·雨果在廣州舉辦的“雨果的藝術人生——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事業”圖片展上説:“雨果是大家的祖父。如此完美的祖父,我一人承受不起。”


紀伯倫畫作


“這畫我決不賣,……是我的心靈創造了它們。”紀伯倫將繪畫視為心靈的結晶,羅丹十分看好他:“這個阿拉伯青年將成為偉大的藝術家。”

紀伯倫的畫作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色彩,在阿拉伯畫壇獨樹一幟。在48歲的人生他創作了約700幅作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國藝術館和黎巴嫩紀伯倫紀念館收藏。如他所願,他的藝術遠離商業。

   上一頁   1   2   3   4   5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