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文化産業如何成為支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5 10:22:01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化集聚區構築新地標

北京2008年奧運會結束後,以奧林匹克公園為核心的奧運會功能區成為北京新的文化集聚區。這個集聚區囊括了5A級風景區、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奧林匹克文化展示區,集中了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國家網球中心等體育場館以及中國科技館新館、中國現代文學館、炎黃藝術館、中華民族博物館等文化設施。中國國家美術館、中國國學中心、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館等三個國家級文化設施也已確定落戶。

走進798藝術區,工業廠房錯落,管道縱橫,巨型機器旁是一間間藝術工作室。操著各種語言的老外、留長鬚戴耳釘的藝術家以及身著藍制服的工人,在路邊銹跡斑斑的鍋爐旁或駐足拍照或匆匆走過。798藝術區中大部分藝術中心和畫廊供遊客免費參觀,在這裡能直接和世界同步的藝術表達方式、藝術主題甚至是知名藝術人士對話。對每年200萬人次的遊客量來説,這是中國最大的藝術課堂。

“以東三環CBD核心區為起點,到中國傳媒大學所在的定福莊,全長15公里的‘走廊’上,匯聚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鳳凰衛視、北青傳媒以及上百家網際網路新興媒體企業。同時,CBD國際傳媒産業園區聚集了北京市90%以上的外國駐京傳媒機構,包括BBC、CNN、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共同社、塔斯社、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等169家國際知名新聞機構。”指著地圖,豐春秋興奮地介紹朝陽區打造“CBD—定福莊國際傳媒産業走廊”戰略構想。

文化産業發力點是創新

文化産業能夠成為北京市的支柱産業,這是北京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首都文化底蘊豐厚,擁有創新人才優勢和高新技術優勢。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建盛認為,目前,推動北京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則要從戰略發展高度研究北京文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尋求首都文化發展的戰略支撐。

“主要的發力點還是創新,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這是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動力支撐。因為當今世界,科技與文化的融合互動已成為推進文化發展的強大動力,科技創新為當代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文化形態,提高了文化産品的科技含量。”李建盛説,推動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尋求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結合點、融合點,形成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聯動協作機制,提高文化産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內涵,發揮科技創新與高新技術在文化設計、文化創意、文化産品生産中的作用。

政策配套為文化企業“撐腰”

為促進文化創意産業快速健康發展,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保障體系,為産業發展“鋪路搭橋”。北京市率先提出並建立了9大類、27中類、88小類的文化創意産業統計指標體系,將文化創意産業作為重要支柱産業重點扶持、優先發展。據了解,北京市以制定實施《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為基礎,先後出臺21個專項文件,形成了以宏觀政策為統領,實施細則、行業政策和區域政策協調配套的文化創意産業政策扶持體系。

有了政策保障,還需要有資金支援。近年來,北京市持續加大文化創意産業資金扶持力度,設立了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市財政累計投入25億元,支援各類文化創意産業項目600個,帶動了大量社會投資。加大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力度,並採取直投、補助、貼息、爭取國家服務業引導資金等方式,支援重點項目建設。各區縣也建立了相應配套資金,支援本地區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形成了市區兩級配套的財政資金支援體系。

此外,積極培育文化資本市場,促進企業上市融資,推動文化企業資源和資産重組。目前北京轄區內已有40家文化創意類企業上市,累計融資275億元。積極打造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北京國際電影季等高端宣傳介紹平臺,建成了中國設計交易市場、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等文化要素市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