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798藝術區:一個文化産業改革的"基層範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30 02:16:27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798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鋼與藝術批評家朱其做客藝術中國沙龍

798管委會副主任劉鋼與藝術批評家朱其談“798和中國當代藝術”

“登長城、看故宮、逛798”——這是北京最新的旅遊觀光路線圖。作為快速崛起的亞洲最大當代藝術聚集區,北京798藝術區已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形象的新地標。正如英國當代藝術中心總監飛利浦·道德所説:“從倫敦,到紐約,到巴黎,每個關心藝術的人都在談論北京的798。”

那麼,北京798藝術區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它是怎樣“破繭而出”的?它對國家重點扶持的文化産業發展有何啟示?帶著一系列疑問,“新華視點”記者近期進行了蹲點調查。

“逛798”:從傳統工業廠區到當代藝術殿堂

走進位於北京朝陽區的798藝術區,推開沉重的廠房鐵門,撲面而來的是時尚、懷舊和前衛的氛圍。藝術家在改造廠房時特意保留了墻壁上“文革”時期的朱紅標語以及部分工業機械部件。充滿創意的當代藝術作品與工廠機械等歷史痕跡相映成趣,仿佛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798藝術區所在地,原為上世紀50年代由德國援建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後來大量廠房閒置。上世紀90年代末,為進行抗戰群雕的藝術創作,中央美術學院隋建國等教師租下部分廠房。如今,這裡23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裏,已接納390余家中外文化創意産業機構。

走進798藝術區七星西街一間人物雕塑店面,一位21歲的青年正專心雕刻著一尊紫砂“姑娘”,竹籤三轉兩回便將人物的眉眼雕琢出來。他告訴記者,自己只是一個“學徒”,父母才是店中精美作品的“主人”。

記者穿梭在798藝術區的紅磚瓦房中,進出於風格獨特的畫廊、設計室和藝術展示空間,看活生生的動物與人物藝術,聽“老外”對墻上塗鴉饒有興致的評點,令人流連忘返,不忍即去。

“創作這些藝術品的有初出茅廬的藝術系學生,也有世界知名的工藝美術大師。”隋建國教授説,北京798藝術區的廠房空間高闊,散漫的反射光線體現出一種濃郁的藝術氣息,這正是藝術家尋找已久的創作空間。

798藝術區的獨特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等都曾造訪這裡。西班牙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夏季風説:“798藝術區已承擔起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巨大功能。”

北京798藝術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陳勇利表示,近幾年他們接待的參觀人數年均增長20%,去年達到180萬人,其中外國遊客佔30%。

美國《新聞週刊》將北京入選為世界城市十二強,一個重要原因是,798藝術區的存在和發展證明了北京作為“世界之都”的人文精神和創新潛力。

從“自發無序”到“引導培育”

“北京市將一個破敗的舊廠區改造成一個先鋒藝術的集中地,這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理念下創造的奇跡。”中國品牌研究中心創意産業專家楊曦淪説,這裡獨特、開放的氛圍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包容。

那麼,從表現主題上看,北京798藝術區的作品主要展示了什麼?

藝術評論家、北京798藝術區雙年展總策劃朱其説,這裡的作品,借助前衛、創新的藝術表現手法,用“80後、90後”易於接受的形式,大多表現了“環境保護、野生動物保護、人的健康、工業社會的負面效應”等社會內容,弘揚了真善美的永恒文化元素,匯集改革開放的物質和思想成果,藝術地呈現給每一個前來參觀的人。

從“誕生”到“成長”,798藝術區的發展模式經歷了長期探索。北京市朝陽區委書記陳剛説,北京曾經出現過畫家在圓明園地區聚集的現象,當時不少人認為他們是在“捅婁子”,後來一些藝術家又在798藝術區聚集。“現在我們意識到,藝術家聚集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文化領域的必然現象,不能採取行政遏制的辦法,只能順勢而為、規範引導。”

從2006年始,朝陽區就提出“保護一批、扶持一批、孵化一批、調整一批”的思路,積極培育798藝術區,逐步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藝術機構主體參與的發展模式。其間,引進了比利時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美國的佩斯畫廊、丹麥的林冠畫廊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45家海外藝術機構。同時,管理部門通過減免或降低租金、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吸引和留住大批符合園區發展的優秀藝術家。

寬鬆的管理環境造就了形式各異的當代藝術形式。陳剛坦言,前幾年798藝術區曾出現一些“不嚴肅”作品,但管理者沒有一味打壓,而是通過行業自律和文化執法加以規範,直至清除極少數“偽藝術”。

“798藝術區不僅成了中國對外交往的一張名片,對國內其他城市文化産業的發展也産生示範作用。”陳勇利説,兄弟省市的“取經者”越來越多,最希望了解的是798藝術區的運作模式、集聚效應和藝術品質。

從“北京798現象”看我國文化産業改革

北京798藝術區作為一個成功“標本”,對促進我國文化産業改革具有積極意義。有關專家認為,目前應加快文化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市場化、品牌化運作,促進文化産業升級,著力提升我國文化的“軟實力”。

長期從事文化投資的美國聯邦基金大中國區執行董事徐琪認為,798藝術區的作品具有獨特“個性”,這種“個性”本質在於創新理念。中國人才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創新基礎,但創新潛力不足,仍待從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援等方面充分挖掘。

北京798藝術區是在市場化運作中成長壯大的,加快文化産業發展呼喚完善的市場準入和競爭機制。徐琪等專家認為,文化産品經過市場“優勝劣汰”,生命力更旺盛,更有助於深層開發和品牌運作。政府部門應在股票上市、優惠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援,讓文化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儘快做大做強。

“加快文化産業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新引擎。”楊曦淪説,國家去年出臺文化産業振興規劃以來,各地文化産業發展明顯提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為8400億元左右,比2008年增長10%,快於同期GDP增速3.2個百分點。

“國內文化産業起步晚,要加速發展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楊曦淪説,像北京798藝術區,可以借鑒美國迪斯尼的“授權”模式,依託現有的品牌效應,推出“798系列産品”,甚至在國內外“複製”798藝術區,延長文化産業鏈。

從北京798藝術區的監管模式來看,政府部門還應通過建立科學的準入和退出機制,既鼓勵藝術創新,展示“個性”,又要設置行業自律門檻,有效抵制“三俗”,為百姓提供優美的當代藝術作品。 (記者萬一 劉敏)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