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鼓勵政策在先 文化産業保險從幕後走到臺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13 15:55:36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有消息稱,上海世博會全部入境的布展物資價值超過了8.6億美元,上海保監會聯合轄下保險公司為世博會投出了預期幾百億元的保額。而此前不久,國家九部委聯合下發文件,為促進金融市場體系和文化企業更好對接,鼓勵保險公司探索開展信用保險業務,鼓勵保險公司投資文化企業的債權和股權,探索開展智慧財産權侵權險、産品完工險、損失險、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新産品。保險公司一改在文化事業發展中相對低調的“角色”,將被推到舞臺聚光燈下。

文化創意急需保險産品和服務

2006年,華誼兄弟公司董事長王中軍為電影《夜宴》的海外發行上了保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夜宴》提供一年的出口信用保險服務,保額在1500萬至2000萬美元,這是中國信保首次涉足文化創意産業,是影視作品海外發行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首次合作,也是中國內地金融機構首次為單個電影投資項目提供授信。這份保額還使《夜宴》獲得了深圳發展銀行5000萬元的貸款。

實際上,無論是從資本進入文化産業還是文化産業本身健康發展來看,保險業對文化産業發展的意義都非常重要。在演出界摸爬滾打多年的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公司董事長安庭表示:“演出無小事,它和電影不同,不管你準備得多麼充分,也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風險。有一次,我們一個演出團隊從西安出發到成都,一切都準備就緒了,不想突然下起大雪,大雪封山,走不了,只好找來火車把道具運到宜昌碼頭,再通過水路到重慶,最後,還是比預期晚了一天到成都,耽誤了演出。所以,遇到這種突發事件,比如氣候變化,就算準備得再萬無一失,也難免出現不測。所以,我只能説,‘演出無小事’,如果有應急預案,有保險就好了。”

《開心麻花》系列總製作人馬馳也表示,“其實,演出業哪個環節都需要保險。做演出是一個非常勞心的工作,我們製作人就像家長一樣,每場戲都在後臺盯著,如履薄冰,因為每場演出都不同,隨時都可能出現意外,而且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意外。話劇《索馬利亞海盜》上演的時候,一個演員不小心碰到了木槍,後來額頭上縫了三針,當時,觀眾在臺前捧腹之時,他們卻不知道,120已經在後臺等待了”。

市場已經出現新型“特殊保險”

太平洋保險上海總公司參與了上海世博會的保險業務。上海世博局要求所有展會參與者必須投保綜合責任保險、建築安裝工程險、財産保險、展品和藝術品保險等四項規定保險。其中綜合責任險由中國人保獨家承保,後三個則由人保牽頭的12家保險公司組成共保體承保,包括東京海上和三井住友兩家日資保險公司,在後三項保險中,人保承保額都佔60%,每項保險分別有9家不同公司參與。對於來自各個國家的精粹藝術品,組委會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進行價值評估、鑒定包括保費測算等工作,而且還和英國的勞合社等展開再保的合作。

太平洋保險北京公司相關負責人説,去年中國保監會的年會已經下達了一個文件,內容就是關於支援文化産業振興,保險公司的介入正在落實當中。太保上海總公司新産品調查研究也正在進程中,內容涉及信用和貸款等一條龍,包括債權、股權投資的可行性研究。像這次世博會,引進了國外很多國寶級文化産品,太保也是頭一次為藝術品做保險。

國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保險經紀公司,從專業分工來説,是幫助待保客戶分散風險的一個綜合服務機構。其負責人閃志強説,完工險、侵權險等特殊保險品種他們已經實際操作過,因為國內好多出版媒體尤其是動漫遊戲生産商經常為境外機構做服務工作,而外方通常要求有完工保障,完工險在國外也是比較普遍的,所以他們會聯繫外方保險公司為國內保險公司做“代保險”,就是由外方保險公司為國內保險公司進行保險,通過這種“迂迴”操作來實現保險的目的。

無形資産風險大成制約因素

但縱觀國內保險公司的保險産品,文化産業的項目只佔其中一小部分,而且保險的內容也是傳統的那幾種,顯得十分保守。

中國大地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蒲天紅説,目前大部分保險公司做的都是常規險種,無非就是公眾責任險、人身、財産、責任、貨運、信用等幾大類,這幾大類適用於各行業。原來八一電影廠、北京電影製片廠都跟他們有過合作,就是對主要演員投保意外傷害、醫療之類,另外還有些貴重器材的財産保險,發生意外自然災害之類的公眾責任險,專門針對文化産業的産品仍屬空缺。對藝術品的投保他們也涉及過,但絕對是慎重投保,為數很少,雖然屬於財産險的類別,但大部分公司對工藝品、古玩字畫、現金首飾等都是“除外”的不保財産。“保險實際上的意義就是賠償機制,但古玩字畫是惟一的,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理賠起來也很麻煩,更難鑒定它的損失。比如,張大千的畫滴了一滴墨水上去,這損失到底怎麼算?”蒲天紅説。不過他也介紹道,近幾年大部分産險公司已經開始涉足藝術品保險,是作為“特約保險”的形式來涉及藝術品,必須特指某一物品,價格經過雙方協商。保險公司肯定會進行評估,再確定保額賠率,雖然有此類産品,但將其列為常規項目的公司幾乎沒有。

太保負責人説,國外有專門做藝術品保險的公司,尤其是針對畫廊展出作品和拍賣作品,其實保險公司的承保價值也是藝術品市場定價的一大標準。他們了解到國內有這方面的需求,但很少做,此前的案例有對陳逸飛畫展的保險,保額高達60億元,也包括此次世博會期間的藝術品保險,這個“特殊産品”非常細緻,包括保安隊伍的力量、運輸隊伍的經驗,現場展覽空間的溫度、環境,保險公司都要有細節上的要求。

目前大多保險公司都會投保的項目有公眾責任險,比如大型演唱會、演出遭遇意外自然災害,也有演員的人身險,甚至國外演員來中國還能享受到財産保險,電影院、演藝設施等也可投財産保險。但多數負責人都表示,像完工保險目前國內要推出的話是要有勇氣的,這種完工保險是屬於擔保性質的,需要各種手段的配合來促進完工,保險公司要提出一些制約條件,比如演員狀況、拍攝現場環境等等,很複雜。而對一個文化項目或公司,保險公司要直接給予融資或投資其股權、債權,肯定要對産品將來的可行性、盈利程度、風險控制仔細研究,而目前很多保險公司都缺乏透徹了解文化産業的專業人才。“智慧財産權屬無形資産,文化産業的風險怎麼把控這是關鍵。”蒲天紅説,據他了解,在國內好像還沒有保險公司直接投資文化企業股權、債權的先例。

“常規軍”需要新市場

記者採訪幾家綜合型的保險公司時,他們對文化産業的現狀都不太了解,對文化市場需要保險力量介入的實際市場需求也掌握不多。面對眾多優質文化項目和“嗷嗷待哺”的企業,保險業的態度仍顯得相對保守。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