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未來美術的主流和“當代藝術”的前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08 17:50:4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中國的美術和西方的美術發展到今天,以後還將會如何發展下去?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畫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師、美術幹部、美術收藏家甚至美術愛好者感興趣的大問題。

西方當代藝術出現之前,無論是中國的美術和西方的美術的不同時期,都要講究構思和技藝,都要講究思想和內容,都要講究美,都有一定的規矩,不管構思和技藝的特點是如何的不同,思想和內容的表現是如何的不同,美的標準是如何的不同,在美術創作中應遵循的規矩是如何的不同。但是,當杜尚把一個小便池放到美術展覽會上引起轟動,成為西方當代藝術的經典,情況就改變了!

原來藝術的成功竟可以這樣的毫不費力!只要有“全新的觀念”,就可以取得成功。另一個把整座大橋包起來的西方當代藝術經典,又一次引起了轟動!許多西方的藝術大獎不斷地教育人們:只要異想天開,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就是“新”的觀念,就是“創新”,就可以獲得成功,就可以出人頭地!十年面壁,“系統而嚴格的訓練”,“廣泛而全面的修養”,都可以成為一躍而過的階段,都可以免了。這多快啊!只要突發奇想,只要靈感降臨,就可以成為藝術上的佼佼者。這多“爽”啊!全世界的藝術青年都為之歡呼雀躍,這才是我們青年人夢寐以求的藝術捷徑呀!於是,藝術上的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層出不窮。“新”成為藝術家們追求的理想。反傳統,反理性順理成章地成為一面旗幟。因為一切傳統都是“舊”的,“老”的,“過時”的,一切理性都是“循規蹈矩”的,這一切,都是“新”的敵人,都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

內容是什麼?基本功是什麼?造型是什麼?美是什麼?被“當代”們嗤之以鼻! “當代”開始席捲東方的美術。作品中思想不見了,主題不見了,生活不見了,形象不見了,審美不見了。美展評選、評獎時,“這幅作品畫的是什麼”,常被認為是最愚蠢和最無學術的問話。“這幅作品有點"老"”,就是落選最充足的理由。求“新”求“變” 高於一切!最後,人們看到的作品只是些莫名其妙、毫無規律可言的自由塗抹。講究的是“觀念”,講究的是製作,技法都可以不要,技術替代了藝術,“圖案”也成了繪畫。什麼是美?什麼是醜?沒有標準。“架上繪畫”也將被“淘汰”,代之以“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包裝”、“炒作”也開始席捲東方的美術。藝術家們開始施展各種藝術以外的才華,以獲取藝術上名、利雙收的“豐碩成果”。

東方的藝術家們爭先恐後地、義無反顧地相繼衝進了“為創新而創新”的死衚同,融入到“全球藝術一體化”的“語境”中,在這個“現代化轉型”中,美術被異化了,異化為被少數人利用的隨心所欲的賺錢工具。

但是,不管“當代”如何時尚,“非美術”如何猖獗,美術這門古老的藝術不可能走向消亡。美術還將沿著自己的道路向前發展。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美術本不是少數人斂財的工具,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作為人類的精神財富,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有別於文學、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建築等其他藝術品種的美術,必將繼續發展下去,並與人類的生命共存。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視覺藝術的一個門類,美術的本質決定了她的未來。如果還要尊重人的創造欲,尊重人的智慧和技藝,尊重人的審美本能,尊重人的本性,那麼,美術仍然是美術,美術仍然離不開其特有的“描繪”(繪畫)和“塑造”(雕塑)特性,未來的美術仍將需要藝術家大腦的辛勤勞動和手的配合,需要心智和技藝。不會是可以在工廠裏成批生産的小便池,也不會是一些令人作嘔的醜陋圖像,或莫名其妙的一些線條和色彩,更不會是一堆廢銅爛鐵或種種神經質的反常行為。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