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在商業氛圍中堅持藝術的理想——國外小劇場戲劇的生存之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30 09:15:40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當中國的小劇場戲劇在積極探索各種舞臺表達的可能性時,國外的小劇場戲劇又在經歷什麼?在第四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上,上演了多部國外戲劇作品。9月24日,當來自荷蘭、日本等國家的演出團代表在蜂巢劇場的舞臺上坐定,刺眼的黃色燈光灑下來,背後是當晚要演出的荷蘭戲劇《小鹿斑比·第八季》的舞臺布景,這個時空,怎麼看都與即將開始的國際戲劇文化交流論壇無比契合。作為第四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的論壇之一,本次探討的話題,將揭開國外小劇場戲劇真實的生存狀態。

“大象在房間”劇團

表現社會還是表達內心?

國外的小劇場戲劇,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有哪些側重?創作者更關注現實社會還是自我思想和觀念的表達?

“大象在房間”戲劇工作坊,其本身和它的名字一樣獨特,該工作坊的導演豐翼和編劇夢琴能説比較流利的中文,他們在倫敦大學認識,都對中國當代戲劇很感興趣,2009年來到中央戲劇學院讀書,兩人合作創立了這個戲劇工作坊,稱它“一半中國一半西方。”

作為一個定位獨特的戲劇工作坊,“大象在房間”的創作題材,會側重表現什麼?介於中西方之間,他們更加關注中西之間的不同之處還是相同之處?夢琴表示,他們在舞臺上找的是中西方社會的相同點。本屆青戲節,他們創作的《FACEHOOK|人人網開心》被列入“再度關注”單元,在蜂巢劇場演出兩場。“這個故事非常簡單,就是一個人開一個人人網賬戶的過程。我們通過它表達社交網路在全世界範圍內對現代人生活的影響。”夢琴説,“比如有一場戲探討社交網路的話題,中國演員用中文説話,西方演員用英文説話,因為中西方的社交網路有所不同,我們就用不同的方式去説這個話題,比如中國人在開心網上偷菜,西方觀眾可能無法理解,那就再講一些facebook中的一些遊戲的特點。”

日本戲劇評論家、東京小艾麗絲劇場製作總監理事長西村博子跟隨日本的《沉默之王》劇組參加了本屆青戲節。對於日本小劇場戲劇側重於表現社會現實還是藝術家個人的思想,她很明確地表示:“日本幾乎所有的小劇場藝術家,都在堅持表現自己。當然也因人而異,也有一些創作者對社會問題比較關心,但這也是在表現個人想法的前提下,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

西村博子還建議戲劇創作者:“不要把戲劇理解成有什麼規矩的東西,應該始終帶著懷疑的精神去表現自己。”她拿著當天面世的《新銳戲劇檔案》説,這是10年來中國青年戲劇家們探索小劇場戲劇的集大成,但是她認為,最好不要做成規規矩矩的書,而是拿到這本書,撕開了拿著其中的幾頁就可以去複製、排練和演出,“是一種更具開放性和自由度的東西,這是小劇場戲劇的精神。”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