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北京晨報:小劇場話劇發展看好 打響多字翻身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3 16:06:36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兩隻狗的生活意見》

《兩隻狗的生活意見》

從1982年第一部小劇場話劇林兆華導演的《絕對信號》,到現在30年來,小劇場話劇從數量上説翻了不知多少倍;題材類型從先鋒實驗到小情小調、溫馨的暴躁的浪漫的惡搞的乃至醜惡的,説不出來有多少種;導演演職員從專業到業餘,投資人從熱愛話劇到玩票什麼心態都有;從票房上看,門票獲利不是唯一標準,廣告植入的、演員植入的屢見不鮮;如今的小劇場話劇正在經歷著一場大變革,一般觀眾還遠沒修煉到去偽存真的本領,種種怪現狀不一而足,雖然我們無法預測這場變革的結果,但我們可以先來分析一下小劇場話劇的幾個“多”現象,也許透出一些小劇場戲劇走向的端倪。

場地多去年至今數量激增

在小劇場建設上,現在奉行的政策可以説是“硬體先行”,雖然我們可能暫時還沒有創作出那麼多優秀劇,但首先要建好硬體設施,以迎接小劇場話劇繁榮的前景。

目前幾年很多話劇迷晚上看小劇場話劇,無非就是北京人藝小劇場、東單先鋒劇場、北劇場那麼有限的幾個地方,後來北京人藝三層開放了實驗小劇場,朝陽文化館多了9個劇場,一下子豐富了居住在東邊的觀眾群。從去年開始,北京的小劇場數量激增,其中以東城打造的劇場群落最為顯眼,包括東圖小劇場、蜂巢劇場、蓬蒿劇場,經營模式也從原來一律公營變為可以私營的形式。除此之外,中關村地區的海淀劇院小劇場、東聯劇場,宣武門地區的繁星戲劇村,雙井橋附近的麻雀瓦舍以及798里面的小劇場不一而足,現在如果有朋友想去看小劇場演出,還真要好好做一番選擇,除了劇目的選擇,劇場的選擇也豐富了很多。

類型多時尚另類百花齊放

在小劇場早期創作的時期,80年代的代表人物無疑是林兆華,90年代的代表人物則是孟京輝。

首先是林兆華導演創作的《絕對信號》開內地小劇場戲劇先河,該劇被國外媒體評價為:“轉型中的中國出現了自己的先鋒戲劇”,而林兆華導演則在創作首演之後接受採訪時説道: “戲劇只有一種聲音是可恥的,我想排一個不同的戲。”這部《絕對信號》當年是在人藝一層簡陋的排演場演出,被認為是中國小劇場話劇的開端。

隨後小劇場最引人注目的90年代則是由孟京輝導演開創的,在孟京輝還未成名的時代,他執導的《我愛×××》、《思凡》、《等待戈多》、《放下你的鞭子沃伊採克》、《陽臺》、《愛情螞蟻》、《盜版浮士德》、《戀愛的犀牛》等小劇場戲劇作品,逐漸完善了孟京輝導演的風格,即“視覺上的可看性,爆發力和刺激的節奏方式,怪誕的超現實色彩和詩化的技巧。”

林兆華和孟京輝的共同特點是“實驗”和“先鋒”,他們給死氣沉沉的劇壇帶來的是新的表演方式和呈現,甚至“實驗”和“先鋒”已經成了小劇場話劇的代名詞。而現在的小劇場話劇,早已是百花齊放的時代,上海吹來了“白領戲劇風”、北京隨之興起“小情小愛風”,一些風花雪月的小情調籠獲了不少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最近還有一些另類的話劇也博人眼球,比如反映文革時期的作品《李小紅》、《良宵》等,以對口相聲形式演出的《六郎莊的艷俗生活》等。

場次多三五十場是常事兒

在小劇場戲劇興起的時候,其實是戲劇整體大環境的低潮期,做一些小劇場話劇成本低,也不用為上千人的觀眾席寥寥無幾的慘狀擔心,能容納二三百人的小劇場更是年青創作者放手一搏的舞臺,所以當初的小劇場戲劇一般也不會演出太多場次。孟京輝導演的《戀愛的犀牛》是當年第一部演出超過15場的小劇場話劇,這部戲也是第一部開始賺錢的小劇場劇目。

而現在隨著戲劇環境轉好,看戲的觀眾越來越多,小劇場戲劇演出三五十場是常事兒,尤其是近兩年還涌現一些可以保留的小劇場劇目,幾乎是在全國不斷巡演,甚至成為“駐場演出”,比如描寫小保安和小保姆愛情故事的《向上走,向下走》,該劇為了滿足觀眾需求,還推出了大劇場版本。還有《如果,我不是我》、《我不是李白》、《李小紅》、《戀愛的犀牛》、《兩隻狗的生活意見》等都是演出了幾百場,巡演好幾年的優秀小劇場劇目。

導演多優秀青年人才輩出

除了以上提到的林兆華和孟京輝導演,如今很多小劇場話劇青年導演已經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和穩定的觀眾群,這些則是保證他們創造良性運轉的前提。這些青年導演中比較出色的有黃盈、黃凱、趙淼等人。

黃盈是老北京人,他的作品有很多摻雜著濃濃的京味兒,比如最早的《棗樹》、《搜神記》、《馬前馬前》等,講述著北京的變遷、老北京的文化。黃凱的作品有著一種溫馨的青春回憶,其中《同桌的你》、《我不是李白》都是既讓觀眾笑得開懷、又讓觀眾感動落淚的作品。趙淼則屬於有些鬼馬的導演,他的作品裏總是充滿奇思妙想,同時又有著受西方先鋒戲劇影響的鮮明印記,比如《達人未愛狂想曲》、《東遊記》等。這些年輕導演正處於積累代表作,形成獨特風格的鋪墊期,未來他們不可限量。

賣點多銷售渠道不一而足

現在的戲劇主創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注投資和回報,這也是商業戲劇的一個特點,同時又激勵著創作者把劇目搞得品質更精更高,只有通過多輪演出才能保證高回報率。因此,劇目行銷也成為重中之重,很多優秀的製作人應運而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定點售票單一模式,通過媒體宣傳、網上炒作、微網志傳送,還有團購戲票、廣告植入、演員植入,跟劇場共擔風險、票房分賬等多種形式來降低演出風險,提高回報率。這些宣傳行銷手段不一而足,其根本也促進了小劇場戲劇的繁榮。(圖/柴春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