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談市場環境下的美術教育改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1 15:42:59 | 文章來源: 新浪收藏

在歐美,“美術”已經不是一門單純的藝術學科了,甚至一些以“古典美術”聞名的學院也不再固守“傳統”。原來的油畫技法已經被作為“文化遺産”保護專業的技術手段,取而代之的是許多綜合大學設立“藝術、人文學院”,企圖讓美術與藝術成為一個整體,美術既能夠參照音樂、舞蹈、電影的形式,又可以吸收哲學、文學、戲劇中的思想,甚至可以跨越藝術,參與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課程,廣泛吸收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如此,美術教學將有希望突破傳統“技法式”教育,限制了美術的語言和表現範圍,限制了美術反映、參與生活的能力,被社會的市場一環冷落一旁。

實際上,在市場社會中,人們對産品的更新的要求相當高;人們希望自己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要求能夠被滿足。沒有人不期望附加值高的産品;綜合的商品品質成為新的要求。因此,美術人才的綜合化、知識全面化是必須面臨的問題。即使是傳統國油版雕的創作,也不能不了解“藝術市場”的運轉規律。有美術作品就有展示美術作品的場所,有美術創作者就有作品接受者,這種相互關係亙古不變。既然這樣,美術教育為什麼要回避此種規律,讓學生僅僅專注于創作這一個環節,而忽略其他相關環節呢?美術作為一個社會行業,它要發展就必須經過市場的檢驗。然而我們的美術學院、美術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懂藝術運轉,不懂藝術品流通規律,不懂廣闊的社會天地,他們如何以作品反映生活和時代,又如何激發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提高大眾對自身的審美、自省能力呢?西方社會的美術教育,從包豪斯式(建築、繪畫、設計、工業技術融合的)綜合教育,發展成美術與其他藝術科目的綜合教育,再到人文學科與美術結合的美術教育,這個歷程啟示我們必須考慮交叉學習、改革美術課程,重新分化、整合教育內容,以及對市場需求與實際項目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學生的獨立精神與創造才能的培養。如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黑山學院、德國的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這些著名的學院的應對措施是:強調藝術教育自身的前衛性、先鋒性和獨立性。將培養學生的獨立藝術精神放在學院教育的首位。對於這些學院而言,這一時期的藝術教育既不同於現代主義早期,即20世紀初那樣追求對學院自身過去傳統的反叛,相反學院教育是要與大眾的流行文化和藝術市場上的媚俗藝術涇渭分明,保持學院美術教育的獨立性和先鋒性。

因此,在現今各大學院、高校中,美術學科的設置必須首先理清科目的針對性,不能不負責地任盲目擴大專業的涵蓋範圍。比如,傳統平面設計應該細分為産品包裝設計、品牌宣傳設計、網頁設計等具體科目,這種設置不僅使學生就業有針對性,而且使教師的職責更加清晰,項目目標也容易落實。其次,美術的現代教育,更需注重對學生實際研究能力的測試。在具體功課或者項目中,必須以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為評測目標,拓展美術學生的觀察角度(不只局限于美術觀察角度,還力求具有整體文化的觀察角度),訓練把握藝術品質與市場效用的平衡力。再者,師資能力的高低決定美術學生的藝術高度和個人發展層次,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審美能力以及價值判斷。因此,一個優秀的美術教育者必須是敏感的,對藝術真誠的,敢於超越、有胸懷的人,他們不僅需要紮實的美術技術,高尚的道德和情操,還需要有把握美術與市場化環境之間關係的能力,及時引導美術教育的平衡發展。

如上所述,美術教育的改革在現今市場化、商業氣息越來越濃的社會中發展,不可能逃避“時效性”的問題。因此,美術教育改革必須通過課程的項目化、綜合化來實現;通過發揮師、生、社會三者的互動關係來改變現狀。老子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希翼能通過為學求道的手段,使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得以突破舊模式的束縛,跨上新的臺階。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