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教育

美術教育之殤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14 17:28:0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杭州市民觀看中國美術學院油畫

2009年6月,中央美院建成不久的美術館中迎來了該年度優秀畢業生作品展。校方以足夠奢侈的展覽空間,以及對於學生來説無法企及的媒體宣傳,給予了入圍學生最大限度的認可。邀請的眾多社會名流中不乏關注年輕藝術家作品的藏家、畫廊經紀人。印製精美的畫冊將學生的電郵等詳細聯繫方式一併刊登其中,用校方負責人的話説,“是為學生能夠順利從學院進入社會提供必要的條件。”

不過,一位央美的畢業生指出,“整體上看,今年的作品跟去年一樣,比較重視技法的東西,幾乎沒有什麼特別好的作品。但是與往年有個不同的,這次的作品裏比較‘當代’的更少了。”而且,無論校方怎樣用心良苦,對於剛畢業的美院學生來説,需要面對的依然是“重新開始”,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得不面臨改行,或者在堅持與改變中痛苦抉擇。zx.findart.com.cn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的美術專業畢業生早已觀望到了市場上頻頻亮起的紅燈。藝術市場的萎縮與藝術院校擴招帶來的人才過剩共同塑造了如今美院學生“畢業=失業”的尷尬局面。市場不再創造神話,就業反倒難上加難,這再次驗證了一個事實——讀美院並不是上大學的敲門磚,只有真正愛藝術、懂藝術的人才能在這條路上長久地走下去。zx.findart.com.cn

擴招——美術教育紛亂之源?

美術類畢業生就業難,要想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就更難,這是美院畢業生的普遍感受。在他們看來,留校任教是最好不過的選擇,這樣不僅能夠保證足夠的生活成本,而且可以一如既往地從事創作。然而,這種機會畢竟少之又少,大多數學生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還是被迫改行到與藝術毫無相關的行業。不過,深圳大學版畫係教授應天齊告訴記者,“美術類學生,除了與設計相關的專業改行或者找到工作均普遍容易外,那些繪畫、創作類的,要想改行都不容易。”

對於美院學生畢業後遭遇的尷尬境遇,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美術專業的擴招。四川美院教授俞可表示,“近十年國家對美術專業學生的擴招,原本旨在解決高考落榜生的去向,可是只考慮到了怎樣將這些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納入到大學體制中,卻沒有考慮這些學生畢業後的去向,對他們的出路做出合理的安排。”俞可認為,大肆擴招的後果,使得生源品質遠不如以前,再怎麼擴招,每年能夠脫穎而出的只有那麼幾個,其餘的相當一部分並不是熱愛藝術,而是僅僅為了取得一張大學文憑。

擴招的開始是伴隨著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興起,許多學生家長通過媒體宣傳或者耳聞目睹當代藝術創造的天價神話時,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家孩子往藝術之路上推。於是,迅速走俏的美術教育又引出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利益鏈條。今年冬天在西安參加招生的應天齊頗有感觸地對記者説,“陜西招生辦開闢了一個好像展會一樣的空間,由於美術類專業收費普遍高於其他專業,這樣的招生會更像是一場收費高昂的‘吸金會’。”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也告訴記者,“有一年我們專業計劃招收6名學生,在招生會上公佈名額之後,很多學生被嚇了回去,結果那年報考生源只有180名。系主任非常不滿意,因為流失了相當部分的報考費。而其他很多院校,哪怕只招收一兩名考生,也不向外公佈具體名額,這樣,很多考生在不明就裏和對名額的預期中,蜂擁到這些院校參加考試。隨之而來的便是數目可觀的報名費。”該教授説,“負責招生的老師是有提成的。”

這位教授還向記者爆料,除了報名費中暗藏貓膩外,在專業課的招生考試中,存在著更大的漏洞。有一次他和另外一位教授去某省招生,專業考試後,應該當場貼封條的,該省招生辦的工作人員表示可以提供多餘的封條。“封條都可以隨便要,這説明招生老師回到賓館後,完全可以將試卷打開,修改任何一位想要修改的學生試卷。”該教授無奈地説,“現在考美術院校也要有關係,很多有才華,卻沒有門路的學生往往會被拒之門外。”

畸形發展的考前培訓産業

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報考美術專業的學生人數逐年成倍增加,導致考前培訓也隨之走上了畸形的産業化道路。在北京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等知名美術院校的附近,近幾年聚集了一大批規模不同的美術考前培訓班,並帶動了模特公司、繪畫材料、圖書、住宿、餐館、娛樂等行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的市場。這類考前培訓班利潤回報相當高,上世紀末興起的時候,每年能有二十多萬收入。在前幾年的暴利時代,規模很小的考前班,學費也在每月三千多元,一般規模的能到四五千元,大一點的更貴。

其實,每年的藝術類考生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而又想讀大學的學生。他們一般在高中二年級確定學美術,短短幾個月之內進入考前班培訓速成,然後參加考試。記者考察了位於天通苑的一間規模較小的畫室,10個來自河北和新疆的學生,由三名假期兼職的美院在讀生輔導,每天從早8點上課到淩晨12點、1點。學生學費每人平均1500元/月,在同行業中算收費低廉的。負責人王安告訴記者,許多學生不遠萬里進京學畫,主要是因為許多知名美院都在這裡,考前班的老師多由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的學生擔任,對考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由於就讀美術專業學費高昂,許多美院在讀生都會利用課餘時間到各種藝考培訓機構代課。對於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這也不失為一種維持生計的方式,甚至收入比普通工作要高得多。在利益的刺激下,如今各種考前班早已遍地開花,競爭激烈,加上美術專業學生就業情況並不樂觀,因此已經有衰落的勢頭。王安對記者説,由於沒有政策限制和法律規範,進入美術考前培訓市場基本沒有門檻,並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極易發生惡性競爭。“這主要表現在有經濟基礎的大畫室降低學費擠垮小畫室。有些小畫室可能會採取合併的方式應對大畫室的競爭,但是合併之後經營、管理、教學存在很多難以協調之處,往往運營不下去。

有些考前“衝刺班”對復讀生減免學費,實際上也是一種隱蔽的非正當競爭方式。因為復讀生專業基礎紮實,實力強,通過考試拿到合格證的概率大,這些考前班每年就靠這批人支撐門戶和聲譽。應屆畢業生在天花亂墜的廣告宣傳下慕名而來,學費花了不少,實際通過考試的概率卻不大。

王安還向記者透露了所謂“協議班”的內幕,這種培訓班學費高昂,一紙協議能值十多萬,協議內容是向家長保證能讓考生通過某一所或幾所知名美院的專業考試。當然嚴格教學只是一種途徑,保底的辦法是培訓機構與學校內部人員互相勾結,進行暗箱操作倒賣考試合格證。各美術院校為保證錄取足額的生源,通常會下發幾倍于實際錄取人數的考試合格證,考生如果文化課成績不夠,通過協議得到的就相當於多餘發放的那部分無效合格證。

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平面設計專業的李大志來自教育大省山東,全國美術類考生最多的省份。據他介紹,山東的許多高中,藝術生佔很高的比例。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甚至強迫學生必須學美術。“我感覺這裡面大有文章。不服從學校安排就會被開除,不少學生都因此而輟學。我的一個親戚曾被強迫進入藝術班,為了轉到普通班花了很多錢。”並且不少考前班都和學校有關係,會按照學校介紹過去的學生數量給回扣。

這些出於無奈或被迫選擇藝考道路的學生,一般文化課基礎差,不懂藝術,沒興趣,沒感覺,即使經過“魔鬼班”每天18小時的高強度訓練,也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這批半路出家的藝考生,應屆考上的很少,有條件的就繼續復讀。李大志説,在山東,為考美術院校復讀三四年的情況很平常。不過説到底,考前突擊只是揠苗助長、實無根基,只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僵化死板,根本培養不出學生的興趣和獨立創作能力。那些天資聰穎的學生即使成功考入美院,面對枯燥的學習,也難耐得住寂寞,缺乏恒久的鑽勁,因此半途荒廢的人不在少數。

中央美院人文學院副院長余丁教授認為,中國的美術考前教育亟待規範化。目前的“套路教學”、“模組化教學”使得考生並未真正理解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規律,還是應當以提倡素質教育為主,不僅使考生正確理解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規律,還要在培養綜合藝術修養等方面多下功夫。作為一項産業,教育部門應該嚴格審核考前班的辦學資格,提高美術考前教育的師資素質,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工商和稅務部門應該對考前班進行經營和稅務登記,杜絕那些沒有營業執照、亂收費的“地下班”,以保證廣大考生的合法權益。

學院教育的困境

中國的美術學院教育體制早在四年前的陳丹青辭職事件中就開始以頗受質疑的形象走入公眾視野。當時,旅美歸國的著名畫家陳丹青在擔任清華大學美術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五年後,由於不能認同學院教育模式而提出辭職。他説,“我對現行教育體制抱有深刻的歧異。在人文藝術學科,人才是無法培養的,沒有人能夠誇耀並保證在學院中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

四年過去,一位並非科班出身,具有傳奇色彩的清華美院油畫係副教授忻東旺,同樣指出了學院教育的不足:過分注重基礎教學,缺乏對學生主觀意識和感受力的培養。忻東旺認為,老師嚴抓教學雖然沒有錯,但是僅指出技法類錯誤對學生的自信心是一種打擊;而對於藝術創作來説,自信心很重要,否則談何創造。zx.findart.com.cn

就其自身經歷而言,忻東旺認為自己既得益於中央美院的進修,又得益於不是中央美院科班出身。他説,“進修的經歷使我受益於一批老前輩的教導,他們對藝術品位的把握,教學上的嚴謹,時刻讓我保持清醒,不自滿。不過科班出身可能會過分依賴或受制于學院教育的嚴謹正規氛圍和傳統,忽略學生的自發性體會,限制學生的反思能力,在那樣一個系統中創造性得不到好的發揮。”

記者曾經參觀了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國畫係學生的工作室,發現陳列其中的都是一些風格相近的現代題材作品。這與博大精深的中國水墨畫創作趣味相去甚遠,也沒有達到徐悲鴻之子徐慶平院長早先提出的“詩、書、畫、印兼通”的培養要求。工作室裏的學生告訴記者,這些作品都是在授課老師自身創作風格的影響下形成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得到老師的認可。並且,由於不同專業的老師學術觀念上存在分歧,互不往來,因此“詩、書、畫、印兼通”似乎難以實現。

在學院教育體制中,師生關係一直是個焦點。許多美院的教師很可能就是當初畢業留校的學生,專業能力雖然突出,卻未受過專門的教育方法培訓。他們通常創作與教學兼顧,但創作是利己的、教學是利他的,有所偏頗也是在所難免。有的老師可能是個好畫家,但不一定擅于因材施教,發現學生的優點,因此培養的學生不一定很突出。

近年來,中央美院的教育體制頻頻被專家指出落後的傾向,限于對技法的研究,沒有從思想上給學生更多的啟發。隨著央美這幾年的就業率持續下降,以及出産藝術家的命中率低下,央美的精英教育受到了一定的質疑。相比之下,四川美院的師承傳統在藝術教育界名聲頗佳。據該校油畫系主任龐茂琨教授介紹,川美在教學上有一個長期延續下來的傳統,老師們體恤學生,對優秀的創作進行鼓勵和獎勵。只要是人才,在創作上老師、學校都會予以扶持。本科期間就鼓勵學生自由創作,發展自己的藝術語言,基礎教學與創作並舉,因此川美的本科生畢業生作品較其他院校更具成熟感,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技法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此外,擴招導致老師教學壓力太大,也是美術專業教學品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杭州中國美院綜合藝術系教授邱志傑告訴記者,學校擴招後,自己一堂課所要教授的學生人數有時高達60人。“這樣的工作量對於師生來説都很吃力。而且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學生自己看輕自己。現在一個班幾十人,老師很難叫全學生的姓名,這對學生的傷害也很大,他不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同樣也不會認為今後會成為一個重要人物。”邱志傑説。

象牙塔外何處棲身?

擴招和教育産業化把許多並無天分的學生機械打上了“藝術類人才”的標簽。更多真正熱愛藝術的年輕人為此感到不平,他們説:很多家長看到美術專業好考,以後出路也好,就盲目讓孩子學,導致很多不懂藝術,不愛藝術的人摻合進來,魚目混雜。人們看不起藝術生,覺得只有文化課不好的人才會來學美術。藝術家本是個高尚的職業,我們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當初懷著各種動機考入藝術專業的學生,以不同的態度度過四年或者更長學院生活之後,一旦走出象牙塔,就會發現等待他們的是更加崎嶇的創業之路。對於不同的藝術類專業而言,設計專業是相對容易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可以進入廣告公司、設計公司或者綜合性的公司的設計部門工作。設計工作一般瑣碎、辛苦、薪金不高,真正有實力的人才可以獲得比較大的上升空間。而藝術管理、美術史等專業畢業生可去畫廊、拍賣行、藝博會、出版社或藝術媒體工作,但是這類機構人員構成較少,能提供的工作崗位不是很多,每個崗位的人員更替多在熟人之間進行,很少公開招聘。

不過比起純藝術專業,以上兩類畢業生的情況都要好得多。尤其今年,藝術市場不景氣,據龐茂琨透露,連素以架上繪畫聞名的四川美院,油畫係學生就業都成問題。儘管前幾年藝術市場活躍,但脫穎而出的年輕藝術家還是很少,而一齣校能依靠藝術創作來養活自己的更是鳳毛麟角。

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國畫係畢業生鄭燕青去年畢業後在天津美術出版社工作了三個月,按照慣例,起初的工作都是一些諸如看守倉庫等瑣碎的活,鄭燕青覺得不滿意,就辭掉工作復習考研,結果沒考上。如今的身份由應屆生變成了往屆生,找工作更加困難。於是只有靠接一些美術設計類的散活維持生活。他説,沒有生活來源的純藝術類畢業生幾乎不可能專門從事創作,因此另謀出路維持生計,畫畫也就變成了副業,有的人甚至乾脆就此封筆。

艱難的謀生之路使考研成為一般本科畢業生的必然選擇。無論是暫時逃避就業危機,還是真想繼續搞藝術,學院都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港。龐茂琨告訴記者,四川美院油畫係本科畢業生,考研的佔到六成,最後能通過考試的大概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競爭十分激烈。藝術類研究生考試文化課成績要求高,導致前幾年不少院校招收的研究生專業基礎極差,專業水準高的本科生卻因為過不了英語、政治關而落榜。雖然英語等文化科目至今仍然困擾著不少準備考研的藝術生,但近兩年的情況已經有所改觀。龐茂琨告訴記者,目前四川美院的研究生招生外語基本不成問題了,考生的外語水準普遍提了上來了,最後競爭的還是專業水準。

至於那些考研不成,工作無著落的畢業生,不難想到一個熟悉的謀生辦法,就是他們學生時代身體力行過的考前培訓。畢業後專職教考前班的收入,不僅高於學生時兼職代課的工資,甚至比從事其他職業收入還高。鄭燕青説,他的兩個同班同學畢業之後進入考前班輔導藝考生,每月工資至少能拿到六七千元,而做其他工作的同學平均工資水準只有兩三千元。

據了解,中央美院的畢業生有許多人躋身美術考前培訓産業,一些名氣大、水準高的畢業生更是各培訓班的搶手貨。他們在學生時期兼職代課每天就至少能賺400元,專職工作後工資更高,何必還要去做其他辛苦瑣碎,酬勞又低的工作呢?不過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國畫係的頡鵬為記者分析道,考前班是個誤人才的地方,因為給藝考生當老師必須按照應試要求先把自己的基本功練紮實,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會限制自己的創作能力。“並且,找不到工作的美院畢業生去帶考前培訓班,培養出更多的美院學生,又成為就業市場消化不了的過剩人才。如此惡性迴圈,不僅浪費教育資源,也容易造成社會問題。”

中國美術教育路在何方?

中國現行的美術教育體制係二十世紀早期,由留洋歸來的徐悲鴻和林風眠等幾位美術教育先驅建立起來。他們主要借鑒法國的美術教育方法,引入西畫的教學體制,注重素描、速寫、色彩等基本功的錘鍊。這在中國兩大頂級美院──央美和國美數十年的教學中得到了鮮明體現。時至今日,也有人質疑,隨著中國社會的開放、文化藝術的發展,這種“中體西用”美術教育體制還適用麼?

不少美院學生反映他們在考前接受的一系列培訓基本對大學學習起不到什麼幫助。以國畫專業為例,除了中國美院的國畫係採取分科招生,單獨考試的辦法外,其他美術院校基本採取統招招生,學生在考前重點練習的是西畫的基本功,有些甚至根本不會畫國畫。另外一些前衛的藝術領域,也存在考前培訓與大學學習脫節的現象。天津美術學院新媒體專業的朱其凡認為,如今美術高考沿用的是西方文藝復興的藝術成果,可對於他們這種相當前衛的新媒體藝術,學生到了大學與國際接軌就會出現知識和觀念上的斷層,創造力也跟不上。

可以説,當代藝術活動內涵的豐富和拓展,新的藝術樣式、藝術形態、藝術部門不斷涌現,對當今的美術教育體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多樣化的藝術活動中,社會性藝術教育的領域需要不斷拓寬,人才需求的類型與層次也更加豐富。傳統的基礎美術教學並非不再適用,而且目前也找不到一種更合適的體制來代替它,不過還是應當在可行的範圍內與時俱進地調整,循序漸進地尋找最佳狀態。

朱其凡説,藝術的發展是要和社會接軌的,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一點,可是沒有一個橋梁,學校就成了空中樓閣。他的話代表了大部分美院學生的心聲。學院教育能否和社會需求有效對接,培育的人才能否順利被市場消化,成為每一個涉及美術教育的利益主體關注的焦點。zx.findart.com.cn

  對此,美術評論家王南溟表示,要想使美術專業的學生順利就業,就要完善整個社會的藝術發展機制。政府對於藝術的支援,不應只將資金投入美術館等系統中,還應該分出一部分資金用於扶持剛畢業的美術專業學生。“目前學生畢業後,沒有可以使其成為職業藝術家的社會配套機制。”王南溟説,“我們國家現在沒有非盈利的藝術資助機構,可以使藝術家在成長過程中被納入到一個保障系統中,並安心發展至少五年以上。否則,美術專業畢業生一走出校門,失去了父母的資助,他們不得不通過各種途徑在社會上打工,這樣不免會流失一部分原本可以從事職業藝術創作的畢業生。”

  中國的藝術發展畢竟未臻完美,藝術界充斥的浮躁、腐敗之風都會對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藝術家造成不良影響。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一位臨近畢業的研究生向記者坦言其與藝術界人士打交道的體會,“藝術界這個大圈子裏又存在許多小圈子,表現為各種藝術組織、藝術團體,它們之間持不同的創作理念,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場,且互不往來。年輕藝術家要想加入某個小圈子很難,與自己的努力分不開,但機遇和人際關係也很重要。進入這個圈子之後,要達到人家的審美標準,只能按照他們的風格來創作,無形中鉗制了創作自由,自己的個性就磨滅了。”zx.findart.com.cn

  知名美術批評家黃河清認為社會應對美術畢業生給予正確的引導,絕不鼓勵他們急功近利。“前幾年,一批四川美院的學生被北京一些畫廊、經紀人包裝成“70後”、“80後”藝術家,成為同時代學生的樣板示範。最後北京的畫廊受金融危機影響,規模不斷收縮,這些學生很多也被迫回鄉。”黃河清説,“在國外,藝術家往往是長期清貧的,而不像國內,可以一夜暴富。因此社會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非常重要。年輕人在報考美術專業時一定要慎重,應該考慮是不是真的有天賦或者有必要走這條路。”zx.findart.com.cn

  説到底,風氣的澄清無疑要從教育的源頭斬斷一切可能腐化的根基。否則,學院體制中代代傳承的藝術家們永遠無法走出鉗制藝術發展的怪圈。正如俞可所説,“一方面,中國教育本來就有壓制性的一面,老師的藝術風格會影響到學生。如果老師不對自身加以提高,而是一味忙著應付社會上的各種事宜,那麼他們的知識依然會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zx.findart.com.cn

  “以前大家抱怨教學硬體不好,教師待遇不高。現在,中國很多美院硬體建設超過西方國家,教師待遇也不斷提高,可是美術教育依然沒有創新,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還是在老師身上,如果他們能夠多一份責任感,我們的美術教育或許就不會是現在這種局面。”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