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教育與中國當代攝影藝術

時間:2011-05-19 | 片長:00:37:05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沙龍>

 

  幾年前三影堂的中國新攝影回顧展,回顧了90年代中國攝影藝術的先行者,攝影藝術不斷向前發展,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非攝影專業的人投入到攝影藝術的行業裏來,不再局限于新聞出版等簡單的記錄功能,攝影圖像變得越來越豐富。從人群構成的變化,攝影態度的改變,也使得攝影藝術作為一種媒介,成為當代藝術的一種手段。

 

  中央美院成立了攝影專業,雖然成立的比較晚,但是後來者居上,與傳統院校成立攝影係的立足點不一樣,央美攝影係的成立是對藝術媒介體系的完善,更偏重於觀念攝影。我們把這種攝影藝術放在大的當代藝術的大背景下來看,更多地強調藝術家想表達的意圖和觀念。

 

  中央美院的攝影係保留著最古老的攝影工藝,同時也學習著先進的數字技術。這兩者之間是互為彼此的。中國關於攝影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即使是教育性的理論著作,在中國都很少很少,而在西方有大量的出版物。另外,我們的機制不完善,同樣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我們很多較高的藝術機構,就沒有獨立的攝影部。

 

  在介紹到央美的攝影係教學時,王川説到,美院攝影係的課程設置簡單的説是一種摸索和完善。我們希望基於對影像理念的理解來建立攝影係,而絕不是跟風。在建立之初,我們學習了一些英國體系的教學大綱。經過了一個班的試驗,我們發現這種體系並不適合我們,因此直到很晚,我們才出了第一本教材。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國,影像的發展可以説是巨變的,我們因此也一直處於這種摸索和嘗試之中。我們的教學定位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清晰。我們培養出的學生不是簡單意義找個好工作,而是在青年藝術,青年影像中有巨大影響力的。

 

  在今天藝術中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就是雷同化,這不僅僅是央美的問題,這是世界藝術界地一大問題,這又回到了教學的問題上,也使得我們思考攝影何以是攝影?至於雷同的問題如何解決?要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社會文化層面的修養,培養他們關注本土。應該做更有感觸的東西,即所謂有感而發。手段不是目的。無論老師還是學生,當你面對媒介的時候,是否有問題,是否對世界、人生有感觸,有想法。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針對青年學生,要關注他們的專業性和視野的開闊性,是否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我們需要認識到攝影只是諸多媒介中的一個,而且與相關領域有相當範圍的滲透。如果孤立地看待問題的話,就會妨礙我們自如地駕馭這個媒介。因此,我第一強調的是認識態度,第二就是對於媒介的投入和使用如果反映社會生活,反應文化。

 

嘉賓簡介:

王川:中央美術學院攝影教研室主任,曾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攝影展,並多次舉辦個展

王春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曾多次策劃展覽,多次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